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机制

时间:2017-06-22分类:心理学

  这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发表了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机制,随着社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的激增,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的人越来越多,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发展和价值的实现,论文探讨了有哪些研究生心理危机的预防机制、干预机制和反馈机制呢?论文做了如下分析。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研究生,心理健康,提升机制

  一、引言

  近年来,社会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激增,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本科生选择升学继续攻读研究生,而随之而来的便是更加复杂的研究生群体构成以及其更加广泛的压力来源。由于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影响其培养质量,进而影响到研究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如何提升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高校及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并且纷纷采取措施解决该问题,但由于各种主观及客观原因总是收效甚微。经研究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提升措施实施过程不够连贯和专业,缺乏一个独立完善的提升机制。本文就将针对“如何建立提升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机制”这一问题进行探析。

  二、研究生心理危机预防机制

  第一,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与分析。其一,调查方法①选择适当的调查工具。高校只有及时、准确地掌握该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现状,才能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独立的、完善的提升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机制。而充分了解现状的首要步骤就是做好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其中选择适当的心理调查工具尤为重要,它能够帮助高校准确掌握调查对象即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当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类型以及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各类因素。目前大部分高校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分别是问卷调查法和使用心理测量工具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法一般有两类高校会选择使用,一种是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专业能力不足的高校,通常会在网络这个信息汇集的平台选择现成的心理调查问卷,而这类调查问卷中的部分内容与研究目的存在偏差,由此得出的调查结果也可能存在较大误差,不能准确反映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

  还有一种高校则相反,其对心理健康的研究十分深入、专业且经验丰富,会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当前的研究目的并结合研究人员的专业知识,编写一份具有很强针对性的原创调查问卷,这类调查问卷意义较大。而心理测量工具这种普遍的、大众的、适用性广泛的方式也受到众高校的青睐,例如应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焦虑自评量表(SAS)等,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调查。这些心理测量工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这就取决于心理健康调查的目的了;②选择合适的调查平台。选择适当的调查问卷或是心理测量工具后,如何将其呈献给研究对象是以纸质、人工、电子软件还是其他形式,故调查平台的选择也十分重要,方便、快捷或是与实际需求相符合的调查平台必然是最佳选择。早年间,人与人面对面的形式和纸质形式的调查较多,后来随着便捷软件的开发更新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更青睐于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调查,也为调查后的数据分析提供便捷;

  ③选择恰当的调查时间。选择恰当的调查时间即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选择最恰当的调查时间,例如欲调查研究某校复试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则需在研究生复试笔试或面试环节对参加复试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如欲调查研究某校刚入学新生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则可选择在9月初开学报道期间完成调查等。除此之外,还需根据调查目的选择调查时间区间进行跟踪调查,通常以每半学期调查一次亦或每学年调查一次为主;其二,结果分析①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选择适当的调查工具和符合实际需求的调查平台后,调查所得的结果就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分析方式建议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为主,由此呈现的分析成果既有直观的数据信息又有客观的文字阐述,不仅有一目了然的观感,也为之后制定完善、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做好前期工作、奠定事实基础;②横向与纵向皆对比分析。

  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上述提到的定量分析还可更加深入、细化,可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从而更有力地说明社会人口学各因素、导师因素、朋辈因素、校园环境因素等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程度,继而为之后制定完善机制提供充足的分析依据。第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其一,基本课程设置。高校研究生课程大多以专业课为主,公共课以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居多,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较少甚至没有,这对于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不利。因此,高校在充分意识心理健康对研究生发展的重要性后,应采取最基本的行动即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公共课亦或选修课,以课程形式对研究生进行基础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其二,相关活动开展高校除了通过设置心理健康相关基本课程让研究生接受理论知识外,还可将知识与信息的普及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研究生学生党支部、研究生会、研究生相关社团等资源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相关活动,使研究生在实践活动中构建朋辈互助关系等,实现自助与他助,潜移默化地缓解一般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当然,如果有心理健康专业辅导老师的指导,亦可开展心理健康团辅活动,其效果更佳,也为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准确信息和效果反馈;其三,导师日常交流。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不仅承担着教授专业知识的重任,还应关注和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培育。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导师应时常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动态,加强与研究生的沟通与交流,以便及时发现其心理问题,对其进行适当且正确的帮助与辅导。当然,导师不仅要以身作则,保障自身的心理健康,还要具备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与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并定期培训,以从容应对研究生基本心理问题。同时,导师也可与辅导员建立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期联系,共同关注并提升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第三,网络资源传送。除了上述对提升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影响的方法、措施外,高校也应与时俱进,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的资源与信息,通过快速便捷的方式如校园官方微博转发、官方微信推送、校园APP发布等向研究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递心理健康相关信息。当然,高校也可利用新媒体推送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辅导员老师以及专业心理老师也可公开自己的新媒体账号与研究生进行线上、线下互动交流,以提升研究生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其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第一,基础引导。基础引导主要以缓解和解决经研究生心理健康调查所发现的普遍问题为主。由于这些心理问题一般且普遍,故对引导者所具备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专业水平要求不高,辅导员、导师、家长、朋辈等都可作为引导者,运用丰富的生活经验、使用合适的谈话技巧对被引导者的一般心理问题进行引导,产生心理干预功效。而进行引导的平台与方式也多种多样,如书面交流、电话沟通、新媒体平台互动、团辅活动等,都可对研究生一般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帮助他们缓解或解决心理不适。第二,专业干预。专业干预主要以解决经研究生心理健康调查所发现的个别问题为主,这些问题相对严重,经专业心理健康从业人员干预效果更佳。目前,高校普遍采取建立心理健康中心、聘请专业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从业人员的方式,以保证其对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干预。但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中心或相关组织机构仅有一个,集本科生与研究生心理健康服务于一体,并没有专门针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组织或部门。因此,高校可细化工作范围,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服务部门或组织,并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工作人员,以此增强专业干预工作的针对性,对有效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益。在专业干预的方法上,若前期心理健康调查工作采取实名制,可将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的、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个别研究生列为专业干预对象,进行一对一沟通与交流、帮助与引导,及时解决其心理问题、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心理健康中心应采取定期约谈的方式,追踪了解这类研究生的心理动态并及时进行专业干预,若其心理危机加重或存在器质性病变,即可及时发现并转诊。

  四、研究生心理服务反馈机制

  提升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机制在以危机预防机制为首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为辅助,干预机制为解决措施后,还需心理服务反馈机制做垫后才更趋完整。高校为提升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做出的一系列努力是否真正获得成效都取决于心理服务反馈结果,故其应在每个研究或心理干预结束前向研究对象发放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并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机制满意度调查,再次了解研究对象在经过提升机制影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将其与最初调查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检验研究对象心理健康水平是否有所提升、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机制是否有效,这对于之后整体机制的改进与更新十分有利。目前,高校已有意识将提升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许多措施进行有效整合,逐渐形成完整、独立的提升机制,研究者们对此研究也不断深入并打开了新局面,笔者也期今后对此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波.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预警机制的建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9):52-55.

  [2]阮筠,夏梦醒.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预警机制研究[J].科技视界,2012(9):81-82.

  [3]石共文,韩慧莉,李双琛.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5):134-136.

  [4]苏镇松,田立.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机制探究——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9):106-107.

  [5]孙宁成.建立研究生导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校园心理,2014,12(6):413-415.

  [6]刘惠媛,王阿晶.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保障机制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2,33(6):119-122.

  作者:沈芯羽 韩力争

  推荐阅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心里的健康成长,论文探讨了在教学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建议。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