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新闻职称论文范文新闻传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时间:2016-12-15分类:艺术理论

  这篇新闻职称论文范文发表了新闻传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新闻以快速和准确为特点,是广大群众以来的信息获取方式,论文介绍了基层新闻传播工作的现状,帮助基层传播工作走出困境,加强对基层的宣传工作,为共建和谐家乡迈出坚实的一步。

新闻职称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媒体手段层出不穷,对于如何做好基层新闻传播工作,如何解决新闻在基层传播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是广大基层群众走向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双赢的重大命题。而其中增强新闻传播的准确性、时效性与创新性是建设和谐家乡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新闻职称论文范文,新闻传播,基层,和谐家乡

  “三农”问题是近年来中央始终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①那么如何展示农村的发展活力,宣传富农、惠农政策,通过何种媒介可以将准确而又真实的信息及时传播给基层民众,如何让基层民众参与到社会建设中等,这些都逐渐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问题。而且,惠及民生的新闻传播更是重中之重,但是在基层新闻传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弊端。以下就几点问题进行浅述与分析

  一、基层新闻传播工作的现状分析

  1.新闻内容难以贴近农民生活

  在基层的新闻报道受到既得小利的驱使,在不同条件下,难免会抬高架子,难以扑下身子扎根到基层中去,甚至不能跳出文件堆,摆脱生冷的文字和电脑而走入农民的田间地头,融入大众的生活中去②。这样也就失去了基层的声音,失去了最接地气的话语。那么,纵使新闻工作者才高八斗也难以写出贴近民生、民意的好故事;纵使新闻传播工具再发达,也难以表达出惠及“三农”的灵魂思想,也没有达到预期新闻工作目的。总的来说,在基层的新闻工作是由下至上易,由上至下难。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走出办公室,跳出文件堆,扎根基层一线,突出大众话题,运用群众语言,写出接地气、有底气、出灵气、充满生命力的新闻作品。用老百姓自己的话把最新,最有用,最有益的新闻故事,惠民政策表达出来。

  2.新闻传播手段单一

  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传播,基层的农民朋友们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亲情圈”甚至“商业圈”,日新月异的“新媒体”、“自媒体”等等媒介手段不断涌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中。虽然看上去各种新闻信息在基层传播较为迅速,覆盖面也较大,但是以上传播过程中有关新闻的真实性,或者有效新闻的传播比重较少。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人人捧有手机却看不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故事,人人都会在圈里点个赞却不知道这则信息主要表达什么。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归根结底便是新闻工作在基层传播新闻时手段过于单一。单纯依靠模式化的新闻传播手段难以达到理想化的效果,同时受困于传统媒体在某些场合过于机械化,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从而难以吸引听众;单纯依靠新媒体则在某种场合显得不太严肃,缺乏公信力。因此,在基层的新闻工作应该广泛创新,综合使用各种媒介手段,使新闻传播与基层民众无缝连接,正如“到哪座山,唱哪首歌”一样。

  3.创新性不足,难以吸引群众

  新闻传播过程中创新性的不足是导致新闻传播量难以提高的最主要因素。在基层新闻工作中困难之处也在于创新性的提高。虽然说基层的农民朋友文化水平偏低,但是在纷繁变化的信息社会,每个人都是猎奇者,都是新闻创新性表达的忠实受体。正如“微博”中那些有新意,有想法的视频一样,每一次的创新都会带来巨大的阅读量和浏览量。基层新闻传播创新性的缺乏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简单来说:首先是新闻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对于农村新鲜事、农村的新变化了解不足,很难第一时间,准确及时地做出采集工作;其次是新闻资料的运作过程中手段过于拘泥,单一,使得原本就不多的素材变得失鲜、失活、失去了浓厚的味道,仅靠传统的汇编和运作方式难以吸引人的眼球;最后是新闻传播时缺少地气,难以用因地制宜的方式去表达一则新闻故事或者一条新政策,仅仅是简单的陈述、通知等,这样会使受众感到厌倦甚至反感。因此,基层新闻工作的创新性要不断提高,要不断贴切当地人民生活。当然,在创新的同时,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核心为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二、基层新闻传播工作如何走出困境

  1.深入基层,把握农民生活

  生活是新闻报道的源泉。生活中从不缺少新闻,缺少的只是发现。尤其是在基层群众生活中,新闻工作要善于发现“小美”而体现“大爱”,发现“小忍”而成就“大容”,发现“小人物”而塑造群众中的“榜样”。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基层生活做到“三贴近”。我们所说的“贴近”是深入、深知、深刻理解,是全身心的完全融入,能够感受到基层民众的生活之情,能够察觉到农民朋友的生活之苦,能够体味到这一方水土的酸甜苦辣。作为新闻工作者融入基层生活的最高境界是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而检验融入与否的标准就是看你能否站在百姓的视点去认知周围世界。能够熟谙百姓的喜怒哀乐、所想所急、所作所为,即媒体的聚焦点之所在。那么,融入基层群众生活的直接目的是熟悉生活,本质任务则是熟知百姓。因此,实现“融入”的关键是要努力培养与百姓的感情。当百姓能够对你无话不谈时,你的“深入”就已达到了另一种境界。

  2.倾听民声,忧民之所忧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多少警世箴言告诫我们,群众生活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甚至影响着国家的兴衰。作为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倾听民声、感受民情、体察民意,用最高的职业素养去展现新时代的农民形象,去描述新形势下的农民生活情况,去畅想农民朋友们的兴国富家之梦。民之所忧,亦是我之所忧。贴近大众的感情才是情感最深切的。如果仅仅抱有一丝愿景,仅仅一次慰问而没有切实地改变现状,没有报道应报的实际情况,那么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是否感到丝丝内疚?

  3.利用新媒体传播农民之声

  新媒体所构建的平台为城乡之间的沟通搭建了桥梁,减少了交流成本,缩短了时间,虽然存在不同的话语体系和叙事风格,但是却通过共通的文化符号和简单易懂的文字在新媒体平台上产生共鸣。在形成共鸣的同时,基层群众也出现了自己的新媒体品牌。由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深入,在农民朋友圈里也开始出现诸如“@老张蔬菜”,“老王草莓采摘朋友圈”等等自营品牌。通过这种形式上的与时俱进,通过新媒体的应用,使得农民朋友们真正地时髦了一把,真正地参与到了新时代的浪潮中去。但是,仍有部分民众仍未得到新媒体带来的切实利益。在初步尝到新媒体带来的新奇感之后,广大农民朋友发现,他们利用自身的知识、资源和平台仍很难融入这样的科技产品当中,使得农村里的经营模式很难进入规范化、品牌化。可能是由于知识鸿沟的存在,即使在新媒体盛行的时代,这种鸿沟效应逐渐转化为媒体鸿沟。因此深入基层的新闻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通过各种手段来缩小“直接鸿沟”带来的“间接鸿沟”。有学者认为城市对大众传播内容的占有,政府对组织信息的把关,村庄精英对生产信息的垄断,往往会使普通村民在信息接收上感到巨大的落差,使他们的依附感和被剥夺感持续增强。③基于“三农”问题,如何将信息精准而又高效地传达给村民朋友,新闻传播也必须朝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趋势去发展自身。基层的新闻传播也可以效仿民间的新媒体或者自媒体效应,比如深入基层的新闻工作者可以自发地在自媒体上开设“某某说事”、“@村庄新闻”、“最新农产品信息朋友圈”等一系列具有时效性、简单易懂的栏目去传播自下而上的新闻,或者推广本土优良经济产品。

  三、形式创新赢得基层称赞

  新闻传播的创新是新闻工作在基层发展不竭的动力,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新闻传播形式上的创新也迫在眉睫。为了做好形式创新工作,要严格保证新闻的准确性,真实性;新闻传播的及时性;新闻传播的多样化。

  1.新闻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新闻主要是传播社会中的热点事件以及进行一些正能量的传递,尤其是在基层新闻传播中,新闻的写作要保障准确性,不能随意编造。由于基层群众受体接受到外界信息的渠道甚少,正式的新闻传播工作颇受群众信任,如果出现传播信息不当或者失实,会造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基层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是核心所在。

  2.新闻传播的及时性

  基层群众本来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就少,加之生活习惯的原因造成新闻传播在基层难以及时地传播。虽然新媒体层出不穷,手机,电脑也逐渐走进农民朋友的家家户户,但是在农忙时节,这些媒体似乎是纸上谈兵。那么,如何及时传播最新新闻便成了基层新闻传播工作的难点。及时性不仅仅是简单的通报,本文所讲的及时性也包括新闻传播使农民朋友可以最迅速地获得最新信息或者资讯。传统的村庄大喇叭,乡村播音工作也是新闻传播的快捷工具。

  3.新闻传播的多样化

  新闻传播的多样化,包括传播方式与手段的丰富,也包含了新闻传播的内容要丰富多彩。传播方式与手段不仅可以依靠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等传播途径,正如上述所言,新媒体的发展正是基层新闻传播工作的良好发展契机。近年来,农村电商风起云涌,很多老百姓在家坐着也把钱赚了,正是媒体的发达才有了收入的多元化。那么新闻传播工作也是如此。有很多乡镇和村庄已经开始组办像“村村通”,“每日农经”等网络,微信团体新闻信息服务,方便了农民朋友接受最新的农经信息,节省了信息传播的高额成本,这无疑是惠及民生的最后方式。在基层的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工作者也可以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创造出最适宜本地区的新媒体传播方式。新闻内容的创新首先要本着最有益于当地发展的原则,其次是要不断丰富传播内容,可以加大主流思想和趋势的传播。此外,内容当中也要有本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故事,并能以小见大,起到传播作用的同时要有宣传教育意义。综上所述,深入基层的新闻传播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来迎合老百姓自己的口味,通过高精度的新闻材料,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与渠道。

  作者:冯亮 单位:驻马店广播电视台

  推荐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9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发表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研究成果。刊登新闻传播史方面的资料及研究论文,报道电子、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在新闻传播工作中的应用,介绍国外及港台地区新闻传播事业和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状况。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