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教学论文范文英语口译教学设计研究

时间:2016-11-07分类:教育理论

  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是比较迅速的,教育事业也不例外,每个教师也都在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都在不断进步中。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英语口译教学设计研究。

教学论文范文

  摘要: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和学习的重要手段和资源。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口译教学改革,同时为高职院校口译教学创造了机遇。而口译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优化英语口译课堂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丰富的口译网络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口译训练环境,提供大量的口译实训机会,不断提高口译教学质量。

  关键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英语口译,教学设计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国口译教学进入了新时期。不可否认,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口译人才,但也面临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挑战。进入信息化社会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已成为辅助学习和教学的有效手段和工具,也给英语口译课堂教学创造了无限生机。如何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口译课堂教学模式,既保留传统口译课堂教学的优点,又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传统口译课堂教学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提高口译教学质量和效果,关键在于优化英语口译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论

  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把各教学要素看作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关于教学设计的定义,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中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以解决怎样教和教什么的问题。

  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口译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口译教学注重人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口译教学创造了较理想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创建了以“人机结合、开方式、协作式、虚拟社区”为特点的教学模式[1]。基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译教学模式如下:常规模式:教师→媒体→学生辅助模式:媒体←→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计算机与其他媒体设备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载体,通过它们传播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教学内容;反馈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学习程度。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口译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口译教学软件、多媒体设备等教育技术,能充分激发学习者口译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能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过程。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教学内容的优劣是整个教学过程是否有效的前提和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内容,而要将教材中固定的内容灵活化,进而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教学内容要注重实用性和可行性。因此,可以将口译教学分成三个阶段,共三个学期。第一阶段是口译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和使用口译的常用技能(包括笔记技巧、数字口译技巧等),通过本阶段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口译技能的知识。第二阶段是口译学习的应用阶段,教学内容主要以日常话题为主,主题包括机场接待、求职招聘、风俗礼仪等,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双语互译能力。第三阶段口译实战阶段,教学内容以商务职场中的口译话题为主,包括商务接待、商务谈判、企业介绍等,主要为了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熟悉商务活动中的口译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三个阶段的学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与学生的就业岗位紧密联系。

  (三)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高职院校口译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状况、工作的特点和高职教育的特点。基于对高职院校学生学情和就业状况的分析,高职院校口译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口译技能和感知口译经历,“尤其是让他们了解口译过程中双语思维的信息输入、信息输出、切换频率和速度,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有可能遇到的口译场合尽可能做好铺垫”[2]。同时,结合口译课程开设经验,将口译课程的目标分为一级目标、二级目标和三级目标,共开设三个学期。一级目标主要以讲解和训练学生的常用口译技能为目标。二级目标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双语使用能力和行业知识为目标。三级目标主要以商务主题为主线,以训练学生在商务职场环境下的口译实践能力为目标。三个目标相互联系,逐渐递进,符合高职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特点,符合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

  (四)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方案设计是一个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的,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组织、计划、实施与评价的操作程序。教学方案设计的目的是实现口译教学过程最优化。口译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包括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和口译技能训练项目设计三个主要方面。高职院校英语口译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本着实用为主的原则,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以培养学生的双语交际能力为目标。本课程共延续三个学期,从高职二年级开始一直延续到三年级,共144学时。课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口译理论讲解和口译技巧讲解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精讲多练、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原则,运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向学生讲解常见的口译理论和口译技巧,结合部分日常情景中的专题,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第二阶段主要以教师口译技巧讲解、口译技巧训练和学生口译实操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口译技巧的细化讲解并加以示范,加大力度训练学生的口译技巧,然后进行专题口译实战训练。第三阶段是商务工作环境下英语仿真口译阶段,此阶段遵循“教、学、做”为一体的原则,注重训练学生在商务环境下的职业口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口译技巧的学习和各相关专题的口译实训,帮助学生对口译技巧形成系统的认识,掌握各工作场景下交际性口译的实用表达。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译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在职场中的英语交际能力,教学中融“教、学、做”为一体。因此,在教学方法方面原有的讲授法不再适用于英语口译教学,教师必须选择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方法。结合高职学生的学情,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听说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迎来送往的商务专题时,基于商务接待的工作场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和商务接待视频向学生展示实际工作中的商务接待流程,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听说法,借助话筒、口译实训软件等设备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商务接待的现场模拟训练。口译技能训练项目设计主要包括听辨技能训练、记忆技能训练和表达技能训练。听是口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译员的听力理解能力,是口译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一名译员的综合语言和知识水平的反映。英语是世界性的大语种,口音五花八门。要听懂各种不同的口音,译员必须在平时注意多听一些英语的口音、方言及变体,注意总结其特点和规律,泛听大量不同题材和多种口音的原声材料,逐步提高自身的听力水平和口音辨别能力。因此,必须鼓励学生通过听力软件、网络资源等各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加强自身的听力训练。同时,为出色完成口译任务,译员需要有非凡的记忆力。译员要把讲话人所讲的内容准确、详尽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必须有相当好的记忆力。译员为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必须通过“魔鬼训练”和“影子训练”,养成随听、随记、随译的习惯,学生只有课后借助多种现代教育技术自主进行大量实践,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记忆能力。合格的译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听辨能力和记忆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表达技能训练是口译的中心环节,译员能否在有限时间内将听到的信息准确流利地由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是决定口译成败的关键。为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录音笔、录音软件、口译软件等各种设备,由易到难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朗读、跟读、主题演讲、辩论、模拟口译等多种形式进行大量的口头表达训练。

  (五)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课程考核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环节。本课程的评价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内容包括口译知识、口译技巧、专题口译能力、交际能力、学习态度、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考核方式包括听译、情景模拟口译、视译、小组模拟口译等多种形式。期末测试包括笔试和模拟口译实战两部分,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录音软件等对学生的口译能力进行测评。最后通过电脑对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课外口译实践、技能测试、口译实践和期末口译考核进行综合评定。

  三、总结

  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既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强大冲击,也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必要措施,并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口译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丰富的口译网络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口译训练环境,提供大量的口译实训机会,不断提高口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秦勉.网路环境下口译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J].外语研究,2005,(3):49.

  [2]刘瑶.感受一段经历了解一种过程—高职高专口译教学刍议[J].文教资料,2006,(8):136.
  教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外语电化教学》杂志是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会刊,是国内唯一一本外语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相整合的刊物。2008年进入全国语言类核心期刊系列。是高校外语教师师、教育技术工作者、图书情报人员及设备管理人员良好的学术参考期刊。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