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微电影行业发展的也是比较迅速的,很多人也会在业余时间拍摄一些微电影,而且我国专业的微电影团队也有很多。本文主要针对新媒体时代微电影的特征与发展策略进行了一些研究,文章是一篇传媒论文范文。
一、 微电影产生的时代背景
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范畴,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是有史以来人类广泛参与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事件。
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的大众文化开始崛起,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迅速壮大,它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影响着中国大众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大众文化的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的特点让影视文化逐渐变成一种快速消费品。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迫切需要在娱乐中缓解和释放焦虑,而现代都市人又没有足够多的时间来品味长篇的叙事,于是微电影以其叙事凝练、制作手法新奇、传播速度快并带有浓重的草根气息和个人风格应运而生。网络传播的迅速和便捷让微电影有了普通大众表达情感、消费娱乐快餐的平台。视听影像比文字更能让普通大众的情绪得到直接的宣泄。摆脱了精英阶层的独占鳌头,普通大众以反传统的恶搞、反讽、颠覆等方式不断挑战权威、去神圣、解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草根大众掌握话语权的一种新的途径。
二、 新媒体时代微电影的特征
(一)浓缩的微叙事
微电影的时长从几十秒到几十分钟不等,时间短决定了它的叙事不能长篇展开,故事要凝练集中,要在一分钟内抓住观众,或设置悬念,或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微电影主要还是靠快餐式娱乐消遣、碎片化的叙事方式,有些也会对叙事结构做改变。在筷子兄弟的微电影《父亲》中,影片开头一个老人坐公交车时,突然去掀一个女孩的裙子,在女孩男朋友跑过来理论时,老人居然口吐白沫。随后老人被带到警察局问话,精神显得有些不正常。就在这么一个匪夷所思的情节下,故事用倒叙的方式逐渐展开。开头设置了两个悬念,一个慈祥的、上了年纪的老人怎么会去偷袭女孩?老人的精神不正常是假装的吗?在倒叙中观众明白影片讲述了一位当警察的单亲父亲,独自抚养女儿长大,以及他与女儿之间的情感历程。要展现长达数十年的叙事时间,一般传统的电影会采用线性叙事模式,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而微电影采用拼贴的叙事方式,用父亲英勇抓犯人、独自艰辛照顾女儿、为了女儿错过再婚机会等具有典型意义的片段来结构全片。这些桥段都是碎片化的拼贴,其中充满了幽默诙谐的手法。这种浓缩叙事使微电影形成一种选择性展现,重点放在最能引起观众共鸣的情节。这种微叙事形成的情境迎合了观众的观影期待,让观众快速进入情境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二)戏剧性的视听语言
微电影在短时间内用视听语言把观众带人情境,它的画面更具有冲击力,将碎片化镜头进行不规则的组合,用紧凑的镜头语言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用夸张、扭曲和恶搞的形式来渲染气氛,带给观众更大的信息量和视觉冲击。《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是作者胡戈以电影《无极》为母本,与中央电视台的法制栏目《中国法治报道》进行拼贴和剪辑,形成20分钟的短片。片子打碎了《无极》的原有故事内容,用滑稽的旁白和恶搞的视频重新组合,形成全新的意义,并穿插了自创版广告,以大量的视觉信息、跳跃性的快节奏剪辑和夸张的特效技巧让观众耳目一新。当然,由于制作设备的简单和非专业化,这些视听语言在技术传达上存在很多瑕疵和缺陷,但从攀升的点击量可以看出,这丝毫没有影响大众的观影激情。这种恶搞经典的视听语言,本身是对传统的一种挑战,它解构了影视语言的艺术性,也是对权威和精英的一种质疑,体现了一种反传统的戏剧性。
(三)草根气息的个人风格
“草根”一词来自英文的grass roots的直译,现在社会把这一词引申为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普通群众阶层,与它对应的文化现象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属于一种没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可循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它有别于阳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宫廷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用现在的流行词语可以概括为一种接地气的文化。微电影之所以有浓重的草根气息,是因为它的很多创作者都是普通大众,而不是专业的影视导演,他们凭借对影视有着极大的兴趣,自费拍摄、制作上传作品,摆脱了专业电影导演的严谨规范、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草根作品表达着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表达着创作者自己的情感和心声,具有浓重的个人风格。真挚的情感使大众忽略了他在技术上的瑕疵和缺陷。筷子兄弟的作品富有浓厚的怀旧色彩,唤起大众对那个青春年代的集体记忆。《老男孩》以两个对音乐有着执着追求的两个兄弟参加选秀为主线,展现了有关青春、友谊、梦想、现实等的讨论。好斗的天性,配合那个年代的流行音乐李春波的《小芳》、郑智化的《水手》、动画片《花仙子》的主题歌及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唤起了无数观众的集体追忆。
三、 新媒体时代微电影的发展策略
(一)保持全民参与和原创性
近年来,微电影的创作主体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从影视发烧友、在校学生,到专业的广告、影视制作公司和资深导演,使微电影的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由于微电影制作成本低、易于传播、竞争相对公平,作品的成功不取决于资历的深厚,只要有新锐的创意、情感的共鸣和切实的执行力就能获得网民的支持。普通百姓与社会精英同台竞技,更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提高作品的原创度,也给很多有志于影视业的普通大众更多的机会。微电影之所以在影视文化中迅速发展,源于它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普通草根百姓真挚情感的表达。微电影的微叙事方式和拼贴、恶搞、反讽、颠覆等手法的运用都具有原创性。另外,普通观众的参与、互动是微电影对专业影视制作模式的颠覆和挑战,也使它迸发出强大创新活力。
(二)商业化道路中的多元化合作
微电影市场从2012年进人产业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草根阶层兴起后,大型门户网站和专业影视制作公司开始投身于微电影创作,这正是看重潜在的商业利益。目前微电影的收益主要靠广告植人、企业微电影广告和用户付费,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有实现良好的商业效应,微电影才能长期发展。微电影目前主要与大的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站合作,随着新媒体用户增速放缓,如果只依托这个平台而不拓展,未来发展规模会遭遇瓶颈。开展多元化的跨媒体合作是微电影的未来发展之路。一部微电影要实现市场价值,前期的拍摄、制作只是第一步,还要通过后期的包装、宣传、发行。借助网络以外的媒体,比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大众、制造话题,吸纳网民之外的更多受众群体,实现更大的传播价值来推动自身的长期发展。
(三)理论的发展和引导
在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理论的发展和形成一般都是滞后的,同时又不可或缺。微电影在中国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门槛低,创作人员良莠不齐,加上内容题材没有限制,一些作品制作粗制滥造、盲目模仿、内容浅薄,为了能吸引眼球赢得高点击率,一些作品充斥着凶杀、暴力、色情,长期如此,微电影将面临低俗化的倾向。
微电影与广告的结合注定了它本身具有商业价值,这种商业价值既体现在商品的诉求与品牌营销上,又体现在微电影的营销上。微电影从一开始就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端是由充足资金支持,专业团队水准制作的“电影级”微电影;另一端是由个人或小型团队制作,制作水准参差不齐的“草根级”微电影。微电影相对于传统电影故事长片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投资成本小、拍摄周期短、网络宣传面广。事实证明,商业宣传能凭借微电影的种种优势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微电影行业标准的确立是微电影保持生命力的必要条件,标准化的制作才能保证最终成品的艺术价值和技术水准,这应该是未来亟待解决的。而专业化的运作则是微电影能在未来各种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保证,微电影的历史至今不到3年,依然属于新兴事物的行列,只有专业化的运作才能让商业微电影在后期宣传阶段获得更多的关注,在“电影植人”与广告两者间取得生存空间。有关部门在加强微电影市场的监管和引导的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度”,太过严苛和死板又会限制创作者的积极性和创意灵感,走向另一个极端。理论批评在鉴赏作品的同时督促创作者的艺术创作,使其不断深刻认识自我和提高艺术修养。理论批评的发展可以引导大众如何领悟和把握作品,区分作品的优劣好坏,提高大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
传媒论文投稿期刊推荐:《当代电影》(月刊)创刊于1984年,是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电影艺术专业刊物。本刊注重电影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对中国电影精品和国外电影经典作品的分析,并注重对当代电影作品的研究。本刊以敏锐、活泼而又严谨、厚重的学术素质和办刊特点而著称,在国内外具有权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