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很多大学都开始重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了,这也是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对每个大学生的心理和素质有着很大的帮助。本文是一篇教育研究与实验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摘要:本文从现实出发研究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主要表现在法律认知不足、法律情感单薄及法律信仰缺失等方面。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较多,具体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大学生法治主体意识;二是优化社会法制环境;三是强化家庭法律意识;四是改革高校法制教育;五是加强大学生自我修养。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整个社会、高校及大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及密切配合才能实现。
关键词: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网络公共领域视角
研究网络公共领域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从理论上讲,研究网络公共领域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对当前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理论体系是一个有益补充。其次,从实践层面来讲,该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网络环境为背景,以现状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对策,能够直接指导我院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继而推广开来,对其他高校提供借鉴意义,对当代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构建法制社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法律认知不足
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原因之一在于对法律的认知不足,大学生对我国法律知识知之甚少,调查显示,50%的学生对宪法、民法、刑法不是很了解,55%的学生只对婚姻法、经济法等相关法律有一定了解。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少,直接导致其对法律认知的不足,遇到困难时不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一部分人看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不合理现实,看到了个别案例、个别人员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影响其对法律权威性的判断,认为法律是管理者的武器,权力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错误的认知误导大学生对法律认知的深入发展。
(二)法律观念淡薄
很多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只存在于守法的层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形势更加复杂,犯罪活动更加多样化,大学生要提升法律观念,逐步增强法制意识,能够用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身权益。近年来由于大学生法律观念淡薄导致了一系列案件。如大学生对合同法知之甚少,有部分大学生在与企业签订合同时,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却不知道如何维权。因此应该积极提升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三)法律信仰缺失
从高中步入大学时代,大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各方面认知都有所改善,并且逐步向社会融合。面对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法律问题,面对各种违法犯罪案例,大学生会产生自己的判断,对违法事件的处理是否公开,有一个基本的评判标准,久而久之形成自身的法律信仰。此时大学生对社会中个别热点案例,有自己的法律信仰与评判标准,很多大学生不再相信法律的公正公平,造成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
二、造成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影响
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受到社会的影响,目前社会中存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对大学生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如食品安全问题、社会治安问题时有发生,导致大学生判断失误,对其法制意识形成造成负面影响。同时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较长,对我国法治具有深远影响,过分依赖与崇拜权力,淡化法律,对法律权威造成影响。
(二)学校影响
大学生法制意识淡薄,学校负有责任,目前很多高校延续高中习惯,对学生的最终考核只注重学分,重分数轻能力,使大学开设的各种法律课落实不到位,最多只是使高校学生对法律条文有一定认知,没有形成对法律的正确认知,不能有效运用法律,既没有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又没有养成崇尚法律、运用法律的习惯。特别在高校林立的今天,很多高校大学生闹事现象十分严重,校园氛围不佳,大学生法律意识还未形成。
(三)大学生自身原因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与自身有十分重要的关系,首先很多大学生沾染了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行为习惯不佳,小打小闹最终演变成违法乱纪。其次大学生自控能力不强,经常交往一些不良的朋友,在社会不良青年的影响下,消费欲望不断加强,演变为违法犯罪。再次,部分大学生素质不高,家庭教育能力有限,上大学之后脱离家庭的管束,逐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一)培养法治主体意识
首先要培养大学生法治主体意识,逐步改变法律高高在上,与己无关的想法,要让大学生明确法律与自身息息相关,自身就是法治的主体,遇到困难和情况时,要拿起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认识到法律是为人民服务的,具有公平公正的特点,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才能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维护法律,正确使用法律,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优化社会法制环境
一是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体系,积极完善宪法及所有法律,保证订立的法律是最合理的法律,并且司法、执法部门保证认真贯彻执行法律。二是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营造公平公正、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用道德标准约束人们的行为,指引人们的行为,用法律准绳规范人们的行为,评判人们的行为。特别是不断优化网络环境,从多个方面多个层面入手不断净化网络,有效限制人们的言行,不要夸大个别事件的影响力,不要把个别事件当做普遍现象,同时积极引导受众对个别事件的看法,政府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多种方式,对个别特殊事件发表官方声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加强法制宣传,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以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
(三)强化家庭的法律意识
家庭法律观念及法律意识对大学生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父母的法律意识对子女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的遗传影响。面对一些重大事件,家庭对事件的判断与评论影响大学生的判断,甚而影响大学生法制观念形成。因此应该不断强化家庭法律意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可以积极推动社会法制进步与发展,反之亦然。应该采取积极措施,积极鼓励强化家庭法律意识。
(四)改革高校的法制教育
首先高校要进一步重视法律素质培养,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改变大学生法制课的教学形式与考核模式,不仅注重理论教授,还注重学生实践应用,切实从高校法制教育课上下工夫,提高网络公共领域视角下的学生法律意识。其次,加强法律实践教学环节。不同部门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法制教育比赛、模拟法庭、观摩庭审现场,不断改变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形式,提高其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能力。
(五)加强大学生的自我修养
一是自觉强化法律知识。大学生要积极了解法律、学习法律,做到运用法律,改变只是学习背诵法律条文的现状,不断提高法律修养,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二是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法律永远与道德密不可分,道德是基准,法律是底线,大学生想要不违法首先要提升自身的道德意识,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用道德标准不断约束与限制自己,提高能力与素质,做一个有用的现代人。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公共领域视角下,培育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还是整个社会的重要任务。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国家法制化都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形势,特别在网络环境异常复杂的情况下,要多方努力,从多个方面入手,积极推进大学生良好法律意识形成,让大学生知法懂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带动周边的人,形成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为社会和谐进步做出突出贡献。预防及避免大学生违法犯罪,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相关期刊简介:《教育研究与实验》刊登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关注教育热点问题,致力于教育改革实验和实验技术的开发,报道中小学教育实验最新动态。读者对象为中小学教师、师范院校师生及教育科学工作者。主要阅读群:全国教育行政人员、教育科研人员、师范院校以及中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