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金融业论文高职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体系

时间:2016-09-01分类:财政金融

  这篇金融业论文发表了高职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为了给社会输送更多金融行业的技术人才,很多学校开设了金融保险专业,论文介绍了高职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的教学现状,分析了金融保险行业对专业人才的技能需求,探讨了如何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金融业论文

  【内容摘要】北京经贸职业学院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始设于2013年,为校企深度合作项目。为切实提高学院金融保险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准,提出“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特色专业建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目标。本文对一般院校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现状比较分析,找问题,求完善;结合江泰企业“走出去”战略需求,提出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金融保险专业“2+1”五模块课程设置并尝试构建以实训教学为中心的内容体系。

  【关键词】金融业论文,“2+1”,双证融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金融保险

  一、高职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以“2.5+0.5”三分课程模式最为普遍。即理论教学2.5年,实习0.5年;全部课程设置成基本素质课程模块、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实训实践课程模块。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已将专业实践课单分出来,其主要目标是为了突出了对高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但通过对一系列相关专业院校的走访和调研,发现在具体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亟待改革和创新。(一)课程教学与金融保险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在江泰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前提下,学院金融保险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四级或以上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协助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交易磋商能力、独立填制保险单证的能力。但现在绝大多数高校金融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沿用本科保险学系课程体系,或仅有金融保险专业理论教学,缺乏实训实践,更缺乏本行业英语教学;或金融保险专业理论教学和本行业英语应用不匹配。专业课教师对金融保险行业英语的不熟练或缺乏系统化研究和实践,公共英语教师对风险管理、人身保险、财险等金融保险知识缺乏。(二)职业基础课与实践课教学间联系不紧密。在传统“基本素质课程模块、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实训实践课程模块”课程设置模式下,高职学生难以通过职业基础课程模块的学习顺利走上实践课这一平台。而且实践课的内容仅限于专业论文写作和短短3个月实习。(三)已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不符合金融保险行业企业毕业即能上岗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如很多高职院校模仿本科保险专业开设精算师课程作为金融保险专业核心课程,这一课程本属于企业高端管理型人才的核心课程,根据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学情,一般难以驾驭。(四)许多院校普遍缺乏既符合企业岗位能力培养又符合高职教学的金融保险专业核心课体系选择与实训课教材。由于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开设时间短,目前缺乏基于企业工作流程的核心专业教材;适合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实训课教材和综合实训教材几乎空白。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普遍借用普通大学保险学教材,这样很难真正提高高职学生的金融保险专业素养和岗位操作能力。

  二、保险行业企业对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专业技能的要求

  通过奔赴平安保险公司、信诚保险公司、北大资源风险投资公司及翰亚资本投资等28家企业调查,大多企业表示应届生虽已具备一定理论基础,但由于工作经验积累不足、上手不快、企业岗前集训长达2~3个月方见成效。企业所需的金融保险人员中,一线保险营销人员需求最大(目前大多数学历水平低,诚实信用等行业道德法规素养欠缺),保险代理保险经纪和专业精算管理人员也占一定比例(目前对此类高素质高技能金融保险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供不应求)。而且随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保险及金融保险行业企业要想走出去跻身国际行列,目前缺乏派驻国外的双语型(尤其是小语种)高端国际化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将成为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瓶颈。

  三、“2+1”五模块双语系列高职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一)“2+1”五模块课程体系内涵。“2+1”五模块课程体系指的是2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顶岗实习。2年校内学习主要包括职业素质、专业基础、核心理论、知识拓展及短期见习参观考察等理论实践交互渗透式学习,具有“双重基础”(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双向选择”和“双证结合”(如就高从“保险经纪人资格从业证书”“保险代理人从业资格证书”“保险公估人职业资格证书”等选一或就低如英语B级证书)“双语教学”(中英文或中日文)的四大特征,原则上要求学生考取至少两个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二)“2+1”五模块课程体系的特点。一是“2+1”五模块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职业基础、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综合能力创新型金融保险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而设。要求学生除了熟练掌握金融保险职业基本能力外,还必须通过3选2选修课形式(如创新创业课程、保险会计、保险营销等),完成金融保险职业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原理学习和实践项目任务,以培养“┻”高级创新应用型人才。二是“2+1”五模块课程体系是根据金融保险专业所对应的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需求,在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围绕职业资格证的考证核心知识体系,会同江泰公司并根据保险行业协会要求编写9本核心教材和1本企业核心价值观,直接采用融考证和合作企业工作流程为一体的企业教材和校本实训教材,构建以实训教学为中心的内容体系,且能与企业职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三是“2+1”五模块课程体系紧紧抓住了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解决了企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匮乏的难题,同时将专业核心课程选择设置融于考证。通过校企双方教学资源和实训资源的有机整合和通力合作,在顶岗实习的同时对金融保险专业的毕业生通过包含WorkingExperience,Trainingprograme在内的practice模式下的综合职业培训和岗前集中培训,提高上岗后的操作能力。四是“2+1”五模块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实现校企人才“无缝对接”式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对传统“2.5+0.5”三模块课程体系的科学整分,实现了从基本素质的形成到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课内实训的渗透及长达为期1年的江泰企业顶岗实习后,80%的毕业生顺利进入江泰公司就业。(三)创新型“2+1”五模块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以保险行业尤其是江泰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为基准,立足首都,面向京津冀,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金融保险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实干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型金融保险专门人才。

  四、“2+1”五模块课程体系要求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2+1”五模块课程体系要求毕业生应具备以下3大类9项能力:专业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方法能力:独立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决策能力。社会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公共关系能力、职业道德能力。具体细分为35个标准:专业基础能力包括市场判断和懂得市场规则;基本财务管理、会计操作和基本融资操作;操作和应用计算机;阅读行业英语技术资料和简单口头交流。专业核心能力包括保险实务操作;风险判断、评估和管理;具备保险行业从业的基本素质;运用保险经济相关知识工作。专业综合能力包括基本组织管理协调;沟通谈判和组织协调;运用语言表达和书面工作。独立学习能力包括独立学习和创新;独立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信息判断处理。获取新知识能力包括收集信息、查找资料;解决实际问题;评估工作结果。决策能力包括掌握工作计划制定的基本方法步骤;制定工作任务一般计划。人际交流能力包括与人和睦相处;熟练客户;团队合作;运用语言表达能力;协调各种人际关系,上传下达。公共关系能力包括树立企业形象,塑造自我形象;拥有服务公众和真诚互惠意识;善于洞察别人心理;自我控制和灵活应变;会进行冲突管理,化解危机;熟练掌握政策、理论。职业道德能力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和睦互助;奉献社会;勇于竞争。

  作者:周玉芬 袁慧

  推荐期刊:《时代金融》为优秀经济类期刊,ASPT来源期刊。本刊为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与服务,为读者了解党和国家的经济金融基本方针、政策,探索经济金融理论,分析经济金融实际运行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提供全新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