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公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每个大学也都会针对大学生进行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多教师也对此展开了一些研究。本文是一篇教育探索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摘要: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随着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提高认识、完善队伍建设、扩展载体、强化课程建设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2015年1月,中央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当前,由于多种招生政策并存,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加上现代大学生思想受互联网影响很大,这些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多元化价值观念,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更为突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重视程度还不够
近年来,尽管一些高校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专门成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部,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等,但在学校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学生“不出事”为出发点,工作的重心还是学校的专业建设、专业知识的教育,教育者对于大学生思想动态方面掌握不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少,与学生交流少。部分学生工作管理者认为:只要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没有过激的行为就好;工作中不去了解学生的思想,也不做跟踪服务。大部分高校领导和管理部门也认为,与学生相关的所有事情都应当由辅导员解决落实[1]。因此,辅导员的角色演变为学生的“超级保姆”,平时学生有事请假,实习、生活等所有与学生相关的事务性工作都由辅导员来承担,这样造成了辅导员每天都在处理一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根本没精力了解大学生复杂的思想变化。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一些新兴事物的影响,特别是在手机媒体影响下,学生思想更活跃、浮躁,不能沉下心来学习,有的甚至排斥学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大学生复杂多变的思想动态。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不健全
目前,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没有形成良好的机制。主要体现在:第一,留不住优秀人才。由于辅导员工作繁琐,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再加上一些高校对刚招聘来的辅导员允许几年以后转岗,造成能够长期在一线担任辅导员工作的人很少;工作年限满几年符合转岗条件后,很多优秀辅导员选择转到教师或行政管理岗位。第二,缺乏经验丰富的专职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30岁以下的专职辅导员比例占60%以上。辅导员岗位多数是由刚毕业的大学生承担。虽然刚毕业的大学生当辅导员与学生的年龄差距小,容易交流沟通,但是因实际工作经验不足、事情多等原因不能做好跟踪服务学生思想动态的工作。第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培训力度不够。高校制定的师资队伍培训计划大多侧重专业教师、实践课教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还不够,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锻炼不够,实践教学经验存在很大不足。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距离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还有一定差距[2]。
(三)学生社团、大学生社会实践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存在局限性
近几年,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丰富,特别是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有明显改进,但还存在社团发展不均衡、社会实践局限性较大等问题。一是学生社团发展不均衡。学生社团多数靠学生群体支撑,自发组织,没有专门的指导老师。在社团开展活动过程中,有的虽然有场所、有专业指导教师,各项活动得到了持续开展,但是没有形成系统制度,对指导老师没有明确的责任要求,也没有工作量的计算等,造成指导老师不积极的现状。还有一些学生社团近年来发展相对缓慢,不能很好地发挥辐射作用。尤其是有些专业社团刚刚起步,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去指导和管理。二是社会实践的局限性较大。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形式较为单一,多以提供体力服务为主,高、精、专的知识和技能性服务不够[3]。志愿服务活动基本上集中在赛事服务、交通执勤、爱老助老、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涉及的服务范围较窄,服务内容比较简单,没有真正把大学生的优势体现出来。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强,工作方法不能完全适应新常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其对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识。当前,大学生群体思想认识复杂,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错误思想潮流和观点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消极影响。当前社会大背景下,利益冲突增多、社会竞争加剧,再加上网络媒体的出现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不容忽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理论性强,如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不能适应社会变化,不能很好地应用网络等新媒体,不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这样就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一)全面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
高校要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第一,要完善顶层设计,优化工作机制,把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变为广大教职工的自觉行动;第二,坚持把“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思想贯彻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营造积极育人的浓厚氛围,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第三,加强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结与研究,定期召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与交流会,形成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用以指导、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良性互动,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让教师及时了解当前互联网新形势下国家的政治导向、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工作能力;辅导员是最直接的学生管理者,多组织校内辅导员培训,使其全方位、多层次地学习相关知识,努力造就一支肯于钻研、注重学习、乐于奉献的辅导员团队;培养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以老带新,使其起到带头作用。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还需制定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激励政策,真正做到政策留人,事业留人。要进一步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科研能力建设,开展课题研究等;加强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开扩视野;学校多提供外出培训机会,将辅导员培训列入国培、省培计划,能与专业课教师享受学校同等待遇,让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确保教育工作有实效,使学生真正受益。
(三)充分发挥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加强思想宣传阵地建设相结合,教育者要牢牢把握课堂、网络、学生组织、校园活动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在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第一,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组建由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宣传部、党政办、网管中心、学生处等职能部门组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第二,建立功能全面、多级防范的网络管理体系,确保网络安全。严格监控管理,净化网络环境,打造绿色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第三,对大学生思想动态进行调查研究。探寻符合现代大学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方法,并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第四,对大学生思想动态进行跟踪服务。建立“一对一”式的QQ个性化咨询服务,通过网络平台让有思想波动的学生便于与老师交流,便于接受疏导[4]。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载体要多样化
高校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为抓手,持续抓项目、树品牌。比如在高校创立“雷锋式志愿服务小分队”“五育一导”“周末小舞台”“在线义工分会”“创新创业大赛”等优秀品牌,举办“周末讲堂”“道德讲堂”“青春舞台———大学生文艺晚会”“思政课课代表制度”“三创三争”等特色品牌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爱校精神,使其把为他人服务当成是一件光荣自豪的事情,调动学生对生活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社团在信息时代显得尤为重要,90后大学生思想都较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只有多参加社团活动,他们才能更好地发挥特长,提高综合素质。成立社团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拓展途径,创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意义的社团。通过组织与专业、职业有关联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岗位,同时也培养大学生爱社会、爱学校的精神,培养能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5]。
(五)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建设要着力抓好教材、教师和教学三个基本环节。一是积极开展对新精神、新形势的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政策性强、变化较快的课程,尤其是形势政策教育,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新内容、新理念。二是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思政课教师实践理论培训,鼓励教师进行社会实践,参与企业行业的相关岗位知识学习,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继续改革、完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课件要内容丰富、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要能为学生提供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专题讲座、报告会。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要力争使思政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精心设计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创新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六)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靠显性“灌输”,只有将隐性渗透有效地与“灌输”结合起来,才能被大学生接受和喜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更具生命力。第二,要进一步发挥典型育人作用。培育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大学生。第三,进一步强化学生社团建设。加强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支持力度,要从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第四,要进一步拓展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努力使大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第五,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的力度,从师资、机构等方面加以支持。
参考文献:
[1]焦凤梅.和谐社会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0(31):36-38.
[2]王娟.浅谈如何加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商情,2012(17):21-25.
[3]李小彬.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路径探究[J].时代教育,2012(19):22-26.
[4]季海菊.共享社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选择[J].学海,2010(6):34-38.
相关期刊简介:《教育探索》(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优秀期刊。主要特点在于通过多各国教育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和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最新成果的讨论来开阔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爱好者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教育理念,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本刊有姜树卿先生主编,树要关注各国教育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即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改革与实验的新成果。本刊重在突出理论性、学术性、管理性和探索性,以宣传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学前教育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