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城市规划论文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对西部城镇化统筹发展研究

时间:2016-07-14分类:城市管理

  这篇城市规划论文发表了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对西部城镇化统筹发展研究,发达国家都有我们需要借鉴的规划经验,以美国为例,论文分析了美国的城镇化发展历程,并总结了其中的经验,对西部城镇化统筹发展给出了研究策略。

城市规划论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论文,城镇化统筹

  一、老牌发达国家的先发城镇化历程及其经验———以美国为例。

  发达国家普遍具有高度的城镇化水平,拥有发达繁荣的城市,形成了城市群、城市带以及城市网。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开始于18世纪中期的产业革命,比发展中国家早200年左右。由于不同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开始的时间不同,完成时间也参差不齐,所以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及城镇化道路具有不同的特征。考虑到美国的城镇化历程在城镇发展的速度、发展背景、动力机制及发展模式等方面对中国西部有较多启示,故以此为例加以剖析。

  1。美国的城镇化历程。

  美国的城镇化进程与科技的发展紧密相关,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对于城镇化进程及城市布局的影响非常大。它开始于工业革命初期,完成于20世纪20年代(表1),城镇化始终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对西部城镇化统筹发展研究

 

  2。城镇化的经验总结。

  从美国城镇化得经验看,主要有以下四点可供中国西部参考借鉴。

  第一,不断升级的产业结构成为美国城市化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化作为城市化的主导力量,在发展初期,工业化的聚集效应直接推动城市化率的提高;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伴随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和升级,新兴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化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要遵循城市化不同阶段的产业发展规律,适当调控城市的发展规模。

  第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于城市的推动作用。市场机制是美国城市化发展的巨大动力,美国经济的重要经验是市场经济为导向。城市空间形态的转变、城市规模体系的升级都是在市场力量推动下形成的。在郊区化的作用下,美国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逐渐发展成了多中心,形成了大都市区,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带动了广大地区的发展。

  第三,充分发挥大都市区的作用。美国的城市化过程中,大都市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大纽约区、五大湖区和大洛杉矶区为代表的三大都市带的GDP占全美国份额的76%,这是美国多年推行大都市区经济的结果。大都市区或者大都市带是经济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美国大都市区产业发展代表了产业转型的方向,大都市区的产业转型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造就了美国“新经济”的奇迹。

  第四,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以及人口分布的均衡性。由于铁路网、公路网建设以及汽车的普及,使得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尤其是人口的流动最为明显。通过一百多年来的人口迁移,以及美国采取的选择性移民,对于美国的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更加促进了美国的城市化。

  二、新兴市场国家的滞后城镇化历程及其启示———以印度为例。

  同处亚洲的印度作为人口众多、开始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其城镇化发展的历程与经验有很多地方可供我国西部参考借鉴,尤其是其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经验教训,更是我们在统筹思考西部城镇化发展方略时值得吸取的宝贵财富。

  1。印度的城镇化历程。

  印度的城市化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0年之前的城市化雏形阶段,论文格式这一阶段城市化水平想当有限,长期徘徊在10%左右,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商业活动。第二阶段是1921—1947年不断提高阶段,工业化推进城市化的作用得到显现,其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第三阶段是1947年独立之后,印度完成工业化法案的制定,外国经济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受到约束,同时国内民族工业得到保护,这个阶段是印度现代历史上最为成功的阶段。从总体而言,近、现代印度的城市化节奏虽然缓慢,但一直没有出现过大的波动(表2),这与印度经济低速增长的表 现吻合。

  

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对西部城镇化统筹发展研究

 

  2。城镇化的若干启示。

  从印度城镇化的进程看,主要有以下三点“教训”可给中国西部提供启发。

  

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对西部城镇化统筹发展研究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低难以对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形成支撑。印度的城市化,不是依靠工业化的推动,也不是依靠城市化的拉动,动力主要主要来源于农村状况恶化使得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而不是城市的发展优势吸引乡村人口移居城市。

  第二,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是城市化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从表3中可以发现,人口大于10万的城市比重上升较快,己从1901年的25。7%上升到1981年的60%;人口介于2至10万之间的城镇比重保持基本不变,人口低于2万人的城镇比重下降很快,即从1901年的47。2%下 降到1981年的13。6%。这表明,印度一直存在着人口由农村和小城镇向较大城镇集中的趋势,超百万级人口的大城市发展迅速。大城市过度增长,而中小城市发展严重不足,打破了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平衡,导致了严重的城市问题。

  第三,政府缺少正确的引导,城市化进程几乎完全由市场调节。印度对于公民自由流动没有限制,城乡人口的无序流动导致大城市过度膨胀,城市失业加重、住房短缺、城市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城市化发展困难重重,仅仅依靠市场调节,难以扭转恶化的城市化进程。因此必须走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引导的城市化道路。

  三、典型城镇化道路的比较与总结。

  由于历史原因、自然条件及经济条件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道路区别明显,通过分析美国、印度及其它典型国家的城市化模式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实现机制方面,发达国家主要依靠工业化及市场经济,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工业基础薄弱,市场经济不够健全,二元经济明显,市场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不够突出,重点比较见表4.

  

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对西部城镇化统筹发展研究

 

  四、西部城镇化统筹发展的策略研究。

  通过剖析美国、印度等典型国家及我国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运动及其所走过的城市化道路,提出西部城镇统筹发展的五点对策,以此指导当代西部健康城镇化的具体实践[3]。

  第一,科学规划,重点发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城镇化道路。当前及今后西部应适度发展大型城市,着重发展以中小城市为主导的城镇化战略,建设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中小城市,在农村地区,有选择发展加快小城镇(县城以下的中心镇)。注重经济效益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引导传统产业向中、小城市和县城转移,促进大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形成一批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群体。

  第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来促进西部城镇化的发展。国际城镇化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城镇化发展速度和质量都有着巨大推动作用,要发展西部的城镇化,就必须大力发展经济。通过加快工业化进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进而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第三,走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引导的集中型的城镇化道路。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只有在市场机制的情况下,城市化才能更好的发展,同时政府必须实行合理有效的宏观调控,以弥补城镇中市场竞争的不足,即由政府制定总体规划和城市布局,进行制度革新,对城镇人口的增长、城市进程及规模进行控制。考虑新建和发展若干个功能齐全的中心城市,作为该类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区域中心,并带动整个区域的城市化发展,促进西部经济繁荣[4]。

  第四,在西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城镇与乡村的关系。乡村经济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劳动力;同时城镇化的发展又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片面地追求城镇化,短时间内可能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长期导致的结果就是农业经济萧条,城市失业加重,极易产生严重的城市问题。因此,必须妥善处理好城镇化与乡村经济的关系,使其能够协调有序健康的发展[5]。

  第五,通过制度创新,促进西部城镇化发展水平。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制度的转型时期,在新经济制度下,我们必须把城镇化创新提高到制度创新的高度,深刻分析阻碍我国城镇化的种种问题,对诸如户籍、土地、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进行分析和改革,以便形成制度创新的合力,促进西部城镇化的加速发展。

  推荐期刊:《城市规划》杂志创刊于1977年,是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科技期刊。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