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心里健康教育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时间:2016-06-27分类:教育理论

  这篇心里健康教育论文发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心里的健康成长,论文探讨了在教学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建议。

心里健康教育论文

  关键词:心里健康教育论文,教学课程改革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形式不统一

  各个高校的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必修课、选修课、心理讲座、网络视频课等不同形式的心理课程。在开设心理必修课的学校一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为8个学时,仅仅普及最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选修课一般是随机组班,每位学生四年内只能学习一学期,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各个专业,其知识背景和认识水平各不相同。任课教师选择适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选择满足各年龄层次的学生需求的课堂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影响课堂效果。心理专题讲座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开设的场次可能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缺乏连续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网络课程缺少现实课堂的互动和心理体验。

  1.2 教学教材滞后

  心理健康课程是知识传授与心理体验、行为训练的综合课堂,目前教材内容多是理论概念学习,忽视互动实践环节。同时课程教材内容的动态性和发展性不足,某些教材内容固定化,不能及时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虽然目前众多学者依据实际应用编制新教材,但由于标准不统一,教材质量参差不齐。

  1.3 师资力量薄弱

  专业任课教师较为缺乏,某些由具有心理咨询师三级证的辅导员或教师担任,由于未受过专业心理训练,在运用心理学的理念来进行教学,在运用心理知识和技能与学生沟通方面,在觉察学生心理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将心理案例分析、心理体验等课堂互动融入到知识教学中等方面不是很熟练,很难实现教学目标。

  1.4 课堂设计缺乏实践

  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侧重在心理知识普及,忽略了心理体验、行为训练等心理技能培训。同时在教学方法多的选择方面,多媒体教学,单向知识传输,缺乏互动。

  1.5 课程效果评价单一

  以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用传统考试时发现,难以反应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教学实践中意识到心理健康课程的独特性,将其改为考查课,但是由于考查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随意性较大,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大学生心理是变化性,发展性的,在课程效果评价方面亟需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

  2 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建议

  2.1 设置合理的课程标准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按照教育部要求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覆盖全体学生;或者在第一学期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在其他学期开设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形成系列课程体系。

  2.2 选编优质教材

  根据教学目标,在听取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组织各高校教学第一线的专家教师,依据实践教学经验编著合理的具有实性的教材,并定期进行检查更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3 提高师资素质

  组成授课团队,课前进行集体备课,相互观摩学习,定期进行培训,学期结束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培训和指导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实践活动,作为课堂实践活动的拓展。

  2.4 设计合理的课堂内容

  近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建议课程内容主要由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以及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三部分组成。 大学生心理随着年龄增长、经验阅历的增多,所遇到的心理困惑也会不断变化。课程的内容依据不同年级的心理需求有所侧重。例如新生主要是适应问题,侧重学习和掌握在人际交往技巧,情绪管理方法,学习思路的转变等技巧。大二和大三学生关注情感问题、生活琐事等,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培养健康恋爱观和择偶观。大四个人发展的思考和就业压力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压力和挫折。

  2.5 改进教学模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理念在于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心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教授内容设置互动环节,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自我,将教师教育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执行助人自助的理念。适合心理学专业授课特色的讲课方式有课程讲授、心理测试、课堂活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体验活动、情景表演、团体训练角色扮演等。例如在讲授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主体,在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课堂讲授、心理测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首先是通过课堂讲授,运用案例导入法,通过现实案例,使学生直观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意义。第二步通过科学测评法,认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将班级进行分组,小组讨论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设置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模拟情境,学生积极参与模仿,在模拟仿真的问题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初步的干预方法,学会预防心理危机,珍爱生命。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也可以邀请专家讲座,举办各类心理活动作为补充教学形式。

  2.6 有效的课程效果评价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普及知识、学生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依据课程目标制定适合学生的考核方式是授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将学生运用心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结合实际情况,可选择考虑平时表现加最终考核的方式。在日常的课堂授课中,教师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心理体验,可以将学生课堂出勤、参与的程度、课堂提问情况纳入平时考核。最终考核内容更倾向于运用心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针对身边同学中普遍存在心理适应问题给出自己的有效建议等。与此同时,对于积极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活动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加分。

  3 总结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编优质教材,设计丰富的课堂,设置有效的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发展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完善教学体系。

  推荐期刊:《四川教育》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四川教育报刊社主办的教育类杂志,创刊于1957年,四川 教育始终秉承服务教育服务学校服务教师的宗旨以聚集教育热点追踪理论前沿报道先进典型传递教改信息为己任。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