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也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在现代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之中,城市中的公园绿地景观更多的是遵照人们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建设。本文是一篇工程师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上海公园植物配置的相关探讨。
摘要: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城市中公园的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公园建设发展中,植物配置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公园的整体质量水平,优良的植物配置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主观需求,还能够为城市绿化做出贡献,并且符合城市的整体建设主题。以中山公园为例,探讨了上海公园植物的配置。
关键词:上海公园,植物配置,景观设计
从一定的角度来看,城市公园绿地是景观设计能够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整体品味,而且公园绿地的作用远远不止景观效果这一点,城市公园可以代表城市形象,也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休闲场所,增加人们户外活动、人际交往的使用空间。
1植物配置的相关概念
植物配置主要是指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他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在园林设计领域中植物配置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含2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不同类型植物之间的配置,需要对植物种类的组合进行考虑与设计,树丛的组合、立体与平面的构建、色彩的搭配、季节的意境等都包含其中;另一方面是公园中的植物与公园中的其它组成要素之间的配合,比如山石、水流等因素。公园中的植物景观主要由自然植物、植物个体与群落组成,这种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可以产生一种美的想象。另外,植物造景主要的涵义就是利用乔木、草本植物等材料经过艺术手法的加工,发挥植物在形体、色彩等方面的自然魅力,也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人工的形体改造,以此形成一定的植物景观。相对于造景来说,植物配置的涵义更加广泛,不仅是植物之间相互交叉种植,也是与其它公园要素之间的搭配,所以,“配置”这一形容十分恰当。
2植物配置的理念与原则
2.1注重植物的生态习性与空间关系
不同的植物具备不同的生态学特点,植物的生长过程都会受到自身遗传因素的影响,与周围的环境条件也有着紧密的关系。并且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适应反应,生态习性主要包含耐寒性、耐热性、喜阳性等,生长特性则主要包括生长节律、生长期等环节,所以,在公园的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结合植物的生态习性以及生长特点进行整体的考量,这样才能够使得公园的植物配置效果更加优良,比如,在公园的背阴处进行山茶花、桂花等的种植,而在公园的水体池沼等处进行垂柳等植物的栽种。另外,植物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也是不可缺少的探究内容,植物会因为时间、季节的变化发生形态上的改变,这种改变从整体上就可以引起公园景观的改变,所以,在实际的配置中应该按照植物的季相变化以及花期特点进行景观配置设计,这也是我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配置的特色之一。在现代公园的建设中,应该积极借鉴传统的配置手段,不仅保持植物景观的相对稳定性,还要利用植物季相的变化,创造四季皆景的园林景观,在公园的植物配置过程中这是难点所在,也是重点所在。
2.2注重植物配置的美学效果与综合运用
公园的创作方法应追求自然美、艺术美和情趣美的境界,公园绿地首先要创造一个生机盎然的自然环境,在繁华而喧闹、忙碌而压抑的城市氛围下,创造出赏心悦目的城市公园应顺应自然又高于自然。还应该对其中蕴含的自然美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取舍与加工,以公园中的山水、树木等因素为基础,实现人工雕琢的艺术之美,这样也可以增加城市公园的艺术感染力与亲和力,而且需要实现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的融合发展,使城市公园能够得到人们的主观审美认同,使人们在其中能够获得相应的联想与感受。另外,在色彩、芳香、声韵等方面进行植物配置也是城市公园建设必不可少的考量因素,这也是公园建设的综合化发展。植物的配置应遵循主次分明、内涵丰富、环境协调等原则,比如植物色彩的构成,植物不同部位的色彩各不相同,而且也会发生季节的变化,在实际的配置中应该根据植物色彩的明度、色相等内容进行搭配,增强公园植物的艺术性特点与美学观赏价值。
3上海公园植物配置的相关策略研究
3.1上海中山公园植物造景的现状分析
上海中山公园属于英式公园类型,历史悠久,植物种类丰富,草坪面积也非常的大,在上海市的公园中占有重要地位。公园中的乔灌木种类达到270种之多,花卉品种也有近百种,植物景观主要有桃花林、樱花林、月季园等。公园的南部由道路分为东西2个部分,东部主要是草坪景观,视野比较开阔,属于前半部分公园的主体,在东部还有一座孤岛,树木繁茂,具有乡土野趣的特点。在东泥山之上还设置有供人休息的凉亭,山上种植了多种常绿树木,公园内草坪周围有小土坡,坡上种植的有侧柏、杜鹃等花木,坡下有月牙形的荷花池。公园的东西长廊中种植的有南天竹、茱英花等植物,廊东侧有一座木香棚架,廊背面有高大的香樟、白榆等树木,廊前侧种植了广玉兰,其余区域是草坪覆盖,假山上则有中海棠、杉木、红叶李等植物。
3.2上海中山公园植物配置的具体分析
公园中的植物配置应该以调整绿地布局为主,不断完善其中的绿地类型,上海市的中心绿地建设得到了不断地发展。植物群落的科学配置可以提高植物的整体养护水平,在中山公园中,应该注重植物与周围环境的总体布局与规划设计,与上海的主导风向联系在一起,为城市特点的塑造提供条件。另外,上海中山公园的植物配置还应该注重乡土植物的应用以及地带性植物的恢复,乡土植物在公园植物配置中的应用,尤其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起到发挥特色、防治病虫害发生的优点。在植物配置中还需要注重植物生态习性之间的配合,对植物的生长速度以及植株的形态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比如,悬铃木与女贞搭配种植比较合理,但是在栽种密度上应该进行科学管理,将植株间距控制在1.5m为宜。
3.3上海公园植物配置的种间关系管理
城市园林绿化要认真考虑种间关系问题,种间关系可以分为很多类,不过其基本作用归结为两类,即负相互作用和正相互作用,这2种作用对群落的稳定影响最为明显。城市公园植物配置中的种间关系主要包含种间竞争与互利共生,在公园植物的种植更新以及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他感作用,比如,中山公园中种植的桧树会向外界挥发出一种油类物质,会对周边植物的健康生长造成不良影响,而公园中的松树与云杉、丁香与铃兰等植物不能混合种植。此外,也可以对这种植物的他感作用进行植物生长的抑制。
4结语
通过对上海中山公园的植物配置研究可以看出,公园中的植物配置应符合美学要求,进行艺术性的融合与创造,并且公园的植物配置更多需要考虑到人们的实际需求,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将现代社会的生态性原则融入其中,促进公园人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发展,使其内部层次更加有序和稳定,达到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提高公园植物配置水平。
工程师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城市发展研究》创刊于1994年,杂志作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会刊,1995年正式出版,始为双月刊,至2009年改为月刊,现已出版百余期。本刊宗旨是服务于我国健康城镇化和城市科学发展的需要,推动学术界对城市发展规律、对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繁荣和发展城市科学理论。本刊一直秉承立足专家学者、面向城市领导者,架起专家学者与城市决策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发展城市科学、科学发展城市”作出积极的贡献,为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