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本文是一篇核心期刊投稿范文,主要论述了“五步三查”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与实施。
摘 要:“五步三查”高效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作为课堂学习内容的载体――导学案,教师在编写中需要遵循主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和诊断性原则,并在学案任务单的基础上搭建适用于“五步三查”高效课堂的导学案框架。给出了“五步三查”高效课堂导学案实施的过程。
关键词:五步三查,高效课堂,导学案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由传统的技能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变。面对这样的转变,我国基础教育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面对这样的改革要求,《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和中国名校共同体在总结各成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设计了具有普适性的“五步三查”高效课堂基本模式。其中“五步”是指:第一步:独学;第二步:对学、群学;第三步:组内小展示;第四步:班内大展示;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三查为:课堂上的三次学情调查。一查:在学生独学时;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作为“五步三查”高效课堂的载体,导学案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导学案可以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的提高。
一、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导学案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依据“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模式的各个环节,在设计过程中遵循“主体性、指导性、层次性、激励性和诊断性”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占据中心地位。“五步三查”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导学案的设计不同于普通教案和学案,要突出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所得,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充分的学习者分析,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最近发展区、学习风格等,只有做到以上分析,才能在设计“导学案”时呈现阶梯性,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二)指导性原则
教师在“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模式中起着舞台“导演”的角色,教师授课的蓝本是教材,但不是“照搬教材”,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要重视教师的“导学”作用,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通过由易到难的任务设定及任务完成分值的给予,鼓励和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达成课堂的学习目标。在设定任务时,教师可以给出任务支架,引导学生思考完成任务,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三)层次性原则
班级中小组学习主体存在差异性,在“五步三查”高效课堂中,班级成员按照学习风格等特点被分成“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多个小组,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不可搞“一刀切”,在设定任务时需要关注不同水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四)激励性原则
为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在“五步三查”高效课堂中,教师利用评价量表量化学生在各学科课堂中的表现,为了将课堂和评价有效结合,需要教师对不同任务、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不同分值。比如,同样的问题,如果小组中3、4回答正确,给予1分的鼓励,1、2回答正确,可以放宽分数的给予。
(五)诊断性原则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就需要知道学生在具体某一堂课中的学习起点水平,所以需要在导学案设计中考虑对学生起点能力的“诊断”,不然容易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教与学”严重脱节现象,不利于后续教学活动和任务的开展及完成。
二、导学案的基本框架
结合导学案设计的原则,对照“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模式,设计了以下导学案的基本框架。教师导学案的设计,就是引导学生经过“独学”“对学和群学”“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完成任务单中的任务。一份好的导学案,必须先设计好学生的学案,确定好一份有效的任务单,才能让“导”落到实处。
导学案的整体设计思路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学案任务单,说明任务处理的学习方式是“独学”“对学和群学”“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还是需要教师全方位地讲授。第一,导学案要对本课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并在学生的学案中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确定本课的学习任务。第二,重难点阐述,指导教学环节的设置。第三,模式环节设计(独学、对学和群学等),主要是说明在完成任务单上的小任务时,学生采用的是“独学”“对学和群学”“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还是教师的指导讲授。这里需要强调,在课堂中,学生的“独学”“对学和群学”等环节不止发生一次,而是根据学案任务单中的内容,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问题,学生独学就可以解决,就只进行独学;有的任务需要学生独学后同组间交流后组内商讨,就需要学生先“独学”后“对学和群学”;还有的任务需要小组或者班级内的交流展示和质疑,甚至是教师的及时引导,所以在此处需要对教法进行说明,方便课堂使用。第四,学生任务单,将学生任务单中需要在对应模式环节(“独学、对学和群学”等)解决的题目进行对应罗列。第五,设计意图,阐明环节设计的原因,方便自我修订和集备商讨。第六,自备和集备补充,发挥教师组内智慧,及时丰富导学案。最后是课后反思,根据课堂反馈,结合学生反馈进行本导学案修订,促进后续导学案的优化制定。第七,三查反馈分数给予,这里的三查分别是:一查:前一天在学生独学后,教师回收到导学案,对学生的起点能力进行诊断和检测,了解学生的独学情况;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达到什么程度给予多少分值;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整理情况给予分数的说明。
三、导学案的实施
导学案的编写是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教师以“教材”为蓝本,经过商讨制定学生任务单,进而完成导学案。导学案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互动和交流的载体,在导学案实施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
(一)以独学为基础
独学环节发生在课堂开始的前一天,教师将学生任务单下发,学生根据教材及辅助材料完成任务单中的任务,这样的设置可以让学生了解新授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并在学生任务单和教师导学案中明确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独学任务和选作任务部分,教师在学生独学后,回收任务单,根据学生的独学作答,在导学案中记录学生起点能力水平,并依据反馈调整任务单任务设定,引导学生完成整个任务单。
(二)以互助协作为导向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模式重视小组合作探究,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需要教师依据导学案的预设,以一些开放任务为依托,对组内和组间的讨论进行引导,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思维来获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促进“相异构想”的形成,并引导学生利用好“双色笔”,在独学的基础上,在学案任务单上记录互动协作的收获,促成课堂的生成。同时,教师要捕捉学生讨论中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适时参与组内讨论,避免偏题和无效的“辩论”。教师在导学案上记录课堂生成,促进学科积累和自我成长。
(三)以达标检测为反馈
导学案的检测环节,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目标达成程度的验收,这一部分也需要有层次性的设计,教师在导学案中要有预设。学生通过当堂的达标检测,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并能向教师提供最真实的反馈,结合学生独学时的表现,教师能够掌握每一个学生当堂课的“收益”,为练习课提供最明确的巩固方向,并为后续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进度的调节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李炳亭.“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N].中国教师报,2010-06-30(B30).
[2]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王艺辉.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科学论坛,2010(10).
[4]徐泽敏.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导学案设计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5]陈桂生.“备课”引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7(02):13.
[6]童国嘉.“生本时代”教学设计的内容诉求[J].教学与管理,2007(11):7-8.
[7]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
核心教育期刊推荐《中国教育学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贯彻“双百”方针,着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广大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围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和交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