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文学研究论文孙光祀和他的《胆余轩集》

时间:2016-06-18分类:哲学

  孙光祀是清初历史舞台上一位有较大影响的山东人,是活跃于京城的山左名士集团的重要成员,其著作也是值得整理研究、批判继承的优秀文化遗产。本文主要针对孙光祀和他的《胆余轩集》进行了一些研究,文章是一篇文学研究论文投稿范文。

文学研究论文

  摘 要:孙光祀是清初顺治、康熙年间重要的山东籍官员和诗人。他前后任朝官二十多年,以直言敢谏著称于时;辞官归里后出粟赈灾、修桥打井、兴学育人,造福桑梓,佳话至今流传。其诗文创作亦有声于时,所著有诗文集《胆余轩集》传世。但长期以来,孙光祀及其作品未引起重视,其生平事迹及诗文创作尚无人研究。本文简要勾勒了孙光祀的生平,并对《胆余轩集》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做了基本的分析,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

  关键词:孙光祀,《胆余轩集》,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孙光祀(1614―1698),字溯玉,号怍庭。清初重要官员、诗人。平阴县孙官庄人,出仕后迁至济南历城姚家庄。明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中举人,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中进士,选庶吉士,翌年授礼科给事中。累官兵部右侍郎加四级,赠光禄大夫,位居一品。他前后任职20多年,历仕顺治、康熙两朝,以直言敢谏著称于时;辞官归里后出粟赈灾、修桥打井、兴学育人,造福桑梓,佳话至今流传。其诗文创作亦有声于时,所著有诗文集《胆余轩集》,另有轶文若干,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书法亦享盛誉,济南趵突泉立有其诗碑保存至今。

  

  一、孙光祀其人

  孙光祀出身于一个科举官宦世家。

  孙光祀的祖父孙��(1551―1604),字玉耳,初号淇阳,再号湛明,生于嘉靖辛亥,卒于万历甲辰,享年54岁。万历癸酉(1573)举于乡,庚辰(1580)中进士,因会试名列前茅(第十二名),授官也被委以重任。出任钱塘(今杭州)令。在任七年,颇有惠政。据于慎行《明故朝议大夫山西布政使司左参议前监察御史湛明孙公碑铭》记载:“蠲烦苛、崇实政、调停里甲,勒为永利,邑人藉以休息。”并修复了宋代苏轼建于西湖的苏堤。他清廉自守,留下了“但饮西湖一杯水耳”的佳话。因政绩卓异,被征拜监察御史,先后历四川道、江西道,巡按陕西、顺天。后出任山西左参议,分守河东。任御史期间,他不畏权贵,直言敢谏,且处事明敏,知几善断,始终清介自持,离任时,“归橐萧然”,两袖清风。回乡后,“奖进后学,周济贫乏。尝议建兴文馆、义仓,为邑永利。”[1]

  孙光祀的父亲孙振图(1582―1649),字龙友,号象明,生于明万历十年壬午,卒于清顺治六年己丑,享年68岁。他于崇祯三年庚午(1630)中举人,未出仕,却因文章德行名重一时。他倡立匡社,振起当地文风;经办义学达40年,还捐出一顷二十亩土地给县学做学田;灾荒年月,他多次捐献粮食赈济灾民;而且仗义敢言,成为地方士绅的代表人物。后受贪官污吏迫害,含恨而死。[2]

  孙光祀生而岐嶷,聪慧过人,读书过目成诵,七八岁即能属文。明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中举人,后因战乱随父远避浙江遂昌,后辗转回乡,又经历了家庭的祸乱,父兄先后辞世,他幸免于难,卧薪藏胆,苦读不辍,于清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成进士。庭试后,被选任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改任礼科给事中。

  给事中为皇帝近臣,属于谏官。上任之初,孙光祀连上“慎诠选以清仕路”“核镇将以清军饷”“�赎锾以收实用”“剔衙蠹以绝弊源”“禁滥征以�d民困”“酌部议以责实效”等6道奏疏,均切中时弊,经批准施行。此后,他又先后历刑、兵、吏、户四科给事中,前后上疏20余次,被誉为“侃侃立朝,有古名臣风”。这一方面是他继承了祖父孙��的风骨,另一方面早年的坎坷经历也磨砺了他嫉恶如仇的刚毅个性。

  康熙二年(1663),孙光祀升任太常寺少卿,提督四译馆;康熙十一年(1672),升任通政使司右通政,转太常寺卿,当年再升通政使,兵部右侍郎,成为朝中重臣。后因累加四级,赠光禄大夫,位至一品。

  任职礼部时,孙光祀曾出典湖广乡试,取士106人,后来其中64人中了进士,多人成为朝中名臣,被认为所选“得人”。以后多次充任殿试读卷官,在帮助朝廷遴选人才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孙光祀为官期间,一直自律甚严。据乾隆版《历城县志・孙光祀传》记载,他刚就任太常寺卿时,“会天坛有牧马者,上遣内侍察堂官职名。或谓光祀任甫三日,可勿预。光祀曰:‘居其职,敢诿其过乎!’遂与同官俱列名,罚俸三月。”

  在兵部任职时,适逢吴三桂叛乱,在京城的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也蠢蠢欲动,孙光祀上疏建议除掉吴应熊以绝后患,朝廷采纳后,给予吴三桂分裂势力以沉重打击,为最后平定叛乱做出重要贡献。

  康熙十八年(1679),孙光祀65岁,上疏请求辞官回乡。康熙帝谕旨慰留,钦赐蟒服,着照旧供职。他以回家办理父母合葬为由,请假归里。在平阴为父母办完葬礼以后,返回历城姚家庄,从此优游林下,未再回朝任职。

  孙光祀乡居期间,也为家乡做了不少好事。他回乡的第二年,山东发生灾荒,他捐粮五百石赈济历城、长清、平阴、肥城四县的饥民;此后每逢灾年,他都要捐谷赈济,使许多人免于流亡。平阴官庄四面环山,历来无井,村民饮水极为不便。孙光祀捐银300余两打了一眼深井,水量充足,水质甘甜,解决了村人用水困难;他还出资在村口修建了一座三孔石桥,名“黄麓桥”,为村人生产生活、交通出行提供了便利。他修的井和桥至今仍存,后人提起无不感念。

  孙光祀多才多艺。他工诗能文,为时所重;其书法宗法二王,时人誉为如“龙跃津门,虎卧凤阁”,得之者珍同拱璧,至今在收藏市场上仍为奇货可居。

  清康熙三十七年戊寅(1698),孙光祀病逝,享年84岁。[3]

  二、《胆余轩集》其书

  据汪灏《孙公怍庭墓志铭》及《孙氏族谱》记载,孙光祀一生著述甚丰,生前有《怍庭制艺》《胆余轩诗文集》《游艺草》《手定程墨》等数种行世。其实,在《胆余轩诗文集》之前,还有一种《胆余杂著》(仅有一篇《自叙》收录于《胆余轩集》中)。但今天所能见到的,只有《胆余轩集》(即《胆余轩诗文集》)一种了。   (一)《胆余轩集》的命名

  “胆余轩”是孙光祀的书斋名。为何以“胆余”名轩?考孙光祀在《胆余杂著自叙》中有云:

  呜呼!三年来茕茕一息,诸险备尝,无复仇之功而有尝胆之苦,是则胆

  余之作之所以存也。[4]

  可知当初《胆余杂著》中所收,是他家族罹难、未中进士期间三年诗文的结集。而“胆余”,即卧薪藏胆之余。后来虽然冤案平反、大仇得报,但孙光祀一直念念不忘那一段痛苦的经历,因而把书斋命名为“胆余轩”,所作诗文结集时也便命名为《胆余轩集》了。内阁学士陆�|在序文中将此“胆”理解为“胆魄”,并借以推许孙光祀“识定而胆决,而发之于言、措之于事,皆立于至当而不可易也”[5],其实并不准确。

  《胆余轩集》在包括《四库全书总目》在内的一些文献著录中也作《澹余轩集》,可知已非本意;孙光祀同年好友、曾任贵州巡抚的曹申吉(1635-1681)字澹余,且著有《澹余集》,或是二书混淆所致。今天看来,仍应统一作《胆余轩集》为是。

  (二)《胆余轩集》的成书

  孙光祀在《胆余轩集》卷首有一篇简短的《自叙》,签署时间是“顺治辛丑初秋”。辛丑是顺治十八年(1661),是年顺治帝退位,康熙帝登基。据序中称顺治为“先皇帝”,则此序写于顺治退位之后。说明此集在此时已经编定。但是否刊刻了呢?看来没有。这一则可以从现存文集中有不少后来康熙年间的文稿可以证明,二则卷前其他序文也是有力的证据。《胆余轩集》卷首有韩�I(1637-1704)、陆�|(1630-1699)、李应�D(1638-1704)、魏希徵(1646-1715)、汪灏(1643-1718)等多人的序。韩�I的序作于康熙三十五年丙子(1696),陆�|的序作于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李应�D的序作于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魏希徵的序作于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汪灏的序作于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此外还有彭会淇的一篇《跋》语,撰写时间未详。《自叙》中有言:“近者有识之士慎于自爱,率不敢轻为文章,声誉之中亦有不测者存焉。故不欲强名公大人以所难,而自述数语以见志。”[6]可知在初步编定本书时,摄于文网严密,自己又未宦成归田,并没有请人作序,也没有刊刻发布。直到30多年以后,他的儿子们为了给他祝寿,才在原稿本的基础上予以增删,并找了几位与他有师生之谊的在朝名臣撰序之后付梓的。因此,本书的刊刻一般认定为康熙三十五年(1696,韩�I作序之年),应是可信的。

  由初步编定到35年后刊刻,固然增添了一些后来的文稿,但因认为不合时宜而被删除的也肯定不少。这从李应�D序文中“知先生立言最富,兹集只十之一二耳”[7]一语中也可得到旁证。

  (三)《胆余轩集》的卷帙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二集部三十五著录:

  《澹余轩集》 八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孙光祀撰。光祀字怍庭,号溯玉,历城人。顺治乙未进士,官至兵部侍郎。是集凡文七卷,诗一卷。

  然据现存刻本正文或目录,该书虽装订八册,并以八卦顺序(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为序编排,但除了诗稿是单独成册(坤册)外,总体并未分卷。内容的排列是按文体顺序,依次为:序(34篇,含书序和赠序)、论(4篇)、策问(5篇)、策(12篇)、诏(2篇)、说(1篇)、议(1篇)、评(1篇)、疏(1篇)、表(6篇)、启(8篇)、碑记(7篇)、赞(4篇)、杂著(5篇)、墓志(14篇)、行状(4篇)、祭文(9篇)、疏稿(30篇)、诗(197题,288首),诗又按四言古、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五言排律、七言律排列。各部类篇章多寡不一,最少者仅1篇,多者数十篇。而文章标题目录与正文也有若干不一致之处,极个别的则有目无文。可知编定此书时,他的儿子们并未做到精益求精,而他本人已经八十多岁,垂暮之年,精力所限,亦未能亲自审校,所以未能尽善尽美。

  (四)《胆余轩集》的思想内容

  通过《胆余轩集》的文体排列即可看出,作者的文章部分主要是公文奏牍、墓志和赠答文字,除个别篇章外,大都属于实用文体,虽非纯文学作品,但文采华赡;其诗歌部分也以酬答类为多。但均具有较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李应�D序文中所说“其志雅不欲徒以文章名,而言语下笔妙天下”[7],是符合实际的。通过这些文章,可归纳出几点最主要的思想内容:

  第一,弘扬儒家道统。以思想倾向论,作者其实是一位儒家学者,其对孔孟之道包括宋代理学服膺备至,为人处世无不恪守其规范。即便是论及很具体的人和事,也必以儒家经典为旨归。诚如汪灏序文所说,“按班而求,如评史、说经、发策、著论,其有得于六经之旨者,皆可共见;即细及一札一跋,不维系世道,则讽喻人心,与《毛颖》《罗文》《睡乡》《醉乡》闲放自恣之流判然异趣”[8]。这当然与他长期受儒家学说教育熏陶有关,其家庭的世代传承也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从另一角度说,这既是经世致用之需要,也是自我保护的必要措施。因为清代统治者为异族入主中原,开国之初尤其对汉族士子心存疑忌,但其尊孔崇儒却远迈前代。在文字狱随时发生的清代前期,弘扬儒家道统不啻是一层有效的防护。

  第二,心系国计民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历代儒家学者的共同理想。作者经受了家庭的离乱,最后得以平反报仇,在这一过程中,无疑更增进了其对清代最高统治者的感激和忠诚。身为言官,能够竭力表现其忠诚的,一是给朝廷以正面的建议,一是对不良人事的弹劾。魏希徵序文称其“前后在朝三十年,謇謇谔谔,无一事不期于国计民生有补,亦无一国计民生所当言当行而或依违隐忍踌躇顾盼而介欲言不言、欲行不行之间者。”[9]可知孙光祀对其职责是竭尽了全力,并且也深得皇帝欣赏的。举劾不当者偶尔有之(如弹劾魏裔介、龚鼎孳等的奏疏),不过因言官有“风闻奏事”之例,所以时人亦不以为过。时当清朝立国之初,百废待举,他的建议显然也对稳定社会、完善治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从其部分奏疏被选入《皇朝经世文编》也可以得到证明。   第三,倡导社会正气。通读全书,无论其所作时文杂著及应酬文字,都可感受到一股浩然正气。作者显然意在砥砺风俗,矫正浇薄。对前辈官员士绅,他竭力褒扬其高风亮节;对后学晚辈,他热情勉励其立身持正;对父母妻儿,他深情厚爱溢于言表;对在困难时帮助过他的人,他满怀感恩之心。后人从中不难窥见其正人君子形象。尽管从内容来看,他倡导和褒扬的有些东西时代局限是明显的,但总体而言不失为中国传统士大夫历代传承的有价值的文化遗产。这些倡导,与作者本人在生活中救灾恤贫、修桥打井的善行互为表里,对继承发扬中华优良传统和齐鲁优秀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胆余轩集》的艺术特色

  作为一部综合性的文集,《胆余轩集》还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深厚学养和文学造诣。其主要特色是:

  第一,兼擅各体,题裁多样。《胆余轩集》全书不过20万字,与那些著作等身的学者作家相比,创作绝算不得丰富。但这有限的存稿,却几乎涵盖了有史以来直至当时各种通行的文体。就文章言,骈散体兼具,以精短者居多,亦有长篇叙事;以诗歌论,古近体并存,既注重内容,又精于格律。这无疑表现了作者驾驭各种文章体裁的能力和技巧。李应�D评其诗文“盖出入于东西汉之间,而魏晋之清言、齐梁之胜致,亦兼有之。取材博而竖论雄,其大概也。”[7]并非溢美之词。

  第二,转益多师,诗风淳朴。读四言古诗《历南八章》,如聆《诗经》之《国风》;读五言古诗《春日闲居》《冬日闲居》,如吟陶令之《归园田居》;读其五七言律诗,更如徜徉唐人诗薮,美不胜收。大量的赠答唱和之诗,有古人风韵亦有古人情怀。可知作者对《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诗风有意继承,对历代名家之长兼收并蓄,所以状眼前之景、抒胸中之情能运用自如。状元出身的翰林学士韩�I谓其“诗古文善自道,信笔所如,理确而情适,得古作者大趣”[10],可谓的评。

  第三,熟用典故,出神入化。作者诗文中运用了大量典故。就类型论,包括了人物、事件、名言、警句等;就用法说,有明用、暗用、侧用、反用等,但无不信手拈来,恰到好处。这并非作者喜欢掉书袋,而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涵咏既深的自然流露,几乎达到了“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11]的境界。典故运用的出神入化,对丰满诗歌形象,丰富诗歌内涵,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了辞约意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

  (《胆余轩集》及现存孙光祀遗文已经魏伯河整理点校,更名《孙光祀集》,2014年由齐鲁书社出版)

  注释:

  [1]据[明]于慎行:《明故朝议大夫山西布政使司左参议前监察御史湛明孙公碑铭》,《孙光祀集》附录,齐鲁书社,2014年版,第383-386页。

  [2]据[清]熊赐履:《孙象明先生神道碑》,《孙光祀集》附录,第386-388页。

  [3]据[清]汪灏:《孙公怍庭墓志铭》,《孙光祀集》附录,第377-383页。

  [4][清]孙光祀:《胆余杂著自叙》,《孙光祀集》上编,第62-63页。

  [5][清]陆�|:《胆余轩集序》,《孙光祀集》附录,第369页。

  [6][清]孙光祀:《胆余轩集自叙》,《孙光祀集》,第1页。

  [7][清]李应�D:《胆余轩集序》,《孙光祀集》附录,第370页。

  [8][清]汪颢:《胆余轩集序》,《孙光祀集》附录,第373页。

  [9][清]魏希徵:《胆余轩集序》,《孙光祀集》附录,第371页。
  文学研究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四川文学》融现实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聚读者、作者、编者为一家,所发作品受到省内外广大读者和全国各家文学选刊的青睐。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