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书面表达在教学和学习中的现状是人们对英语书面表达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学生在书面表达上的成绩却止步不前。本文是一篇英语教学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在新高考全国卷要求下如何实现英语书面表达满分教学。
摘 要: 虽然在高考英语中有很大的篇幅为阅读和听力,但书面表达应是学生和英语教师重视的部分。书面表达的出题形式往往以情景图画出题,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会影响到学生英语高考的总体成绩。书面表达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教师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寻找更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提高书面表达的分数,助力满分作文。
关键词: 全国卷,书面表达,满分作文
一、英语书面表达的现状分析
这种现状详细地表现在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分值较大的听力和阅读上,关于书面表达的指导,只是将作文的范文模式教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摸索,交上去的练习教师也没有详细地给出修正的指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忽视了书面表达的重要性,在平时练习中没有对这部分进行重点学习。学生常常会出现在写作文的时候知道写作框架,但是提笔不知道该怎么开始,而是随便填入简单的词汇语句草草了事,造成书面表达的质量不高。
二、英语书面表达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书面表达的教学出现上述现状的原因在于:第一,英语教师在教学结构上安排不合理。面对高考英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在高考中拿更多的分数,所以对各环节的比例在教学上出现偏差。比如高中英语教师关注学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在培养上花很多时间做listening和reading的练习,把书面表达的教学放在最末尾。这种教学结构,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一种认知偏差:我只要把听力和阅读练好就没问题了。学生在英语书面表达上逐渐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内容没有逻辑性,单词拼写不正确,词汇的运用不规范,字迹潦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书面表达的最终得分。
第二,教师忽略了书面表达技巧的教授。书面表达想要拿高分,首先书面要整齐,其次在内容上要有相应的逻辑结构,不是随便套用一个试题模板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在书面表达的讲解过程中往往很大意,通常几个词就一篇书面表达解释完了,然后让学生自己到练习中体会。事实是学生在练习中很少接触到书面表达,因为练习以听力和阅读为主。
三、培养满分作文的教学策略
要想使学生在书面表达上取得满分,教师就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首先,教师要完善教学结构。教学中不只是注重分值高的部分的教学,更多的是要全面培养。而且,书面表达是一个综合性强的部分,能与其他部分融合在一起讲解。比如阅读中出现的词汇和句子,可以用在后面的写作中。教师要认识到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在平时教学中将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技巧教授给学生。
除此之外,写作需要的是扎实的基本功。英语写作的基本功就是要求学生知道提笔写什么、怎么写,需要学生在词汇量、语法和逻辑分析方面能得心应手。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基本功方面提出要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基本功的学习中积累书面表达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怎样更好地积累,比如多做句子的练习,在完形填空中自己理解,多了解一个词汇的含义,因为每个词汇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会有所不同,比如“rain”,它可以作动词“下雨,降雨”,也可以作名词“雨水、雨天”。多了解词汇的多种含义,才能在写作中自如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加紧学生基本功的练习外,还要指导学生方法上的练习技巧。由于书面表达的书写时间是有限的,学生需要锻炼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写出要求的内容的能力。人在紧急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头脑空白等现象,越是急于想出某个句子越是不知道。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转变这种思维方式,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替换的方式,一意多词,英文在很多时候有很多表达,一个意思也可以用很多的词汇去替换。要让学生学会在书面表达写作中随机应变,当然这种能力也是要不断积累才能培养的,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多读多看。
在学生狠抓基本功、扩大知识面的同时,教师可以研究理解全国卷的试题结构,抓住试题的精华所在,在高考备考中结合试题,指导学生在书面表达上提升自己。
总之,对待全国卷的新高考,教师要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坚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积累基本功,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写作经验,对全国卷进行分类分析,为学生在书面表达上的提升点提供指导意见。当然,除了学习内容上的指导外,教师也要不断增强学生信心,让学生在书面表达这一部分充满自信,心理指导也是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慧娅.胸中有丘壑笔下自华章――英语书面表达的写作注意点[J].初中生,2015(Z6).
[2]胡晓玲.如何揭开高考英语中的书面表达这层面纱[J].考试周刊,2015(71).
英语教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疯狂英语教学版》把中国基础英语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摆在首位,展示基础英语教学改革和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关注教学热点,传播专家名师的教学智慧,分享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广大中小学、中职英语教师提供一个发表学术观点、展示教学成果,交流借鉴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