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提出数学问题,教师要因势利导,利用个人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方法,善于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从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数学‘问题解决’有效性研究”进行了一些论述,文章是一篇教学论文范文。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提出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创新思维,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问题解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我校数学课程研究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课程总目标中‘问题解决’的要求”,确定了研究专题――“数学‘问题解决’有效性研究”。我有幸参加了数学课题研究活动,承担了实践班的教学研究。通过了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活动,我对数学课题有了进一步理解,对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也获得了教学实验操作经验,现略谈教学过程中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在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在校外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就促进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从中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课件演示实物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合作交流,并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如在“时、分、秒”教学时,先让学生搜集每天作息时间的信息,了解自己一天生活、学习的有关时间,爸爸妈妈工作作息时间……然后提出问题:“有哪些时间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测量的“吨、千克、克”教学时,先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物体质量问题,知道了比较重的物体质量用什么作单位,比如汽车、轮船、沙土、钢铁……比较轻的物品用什么作单位,如药片、金首饰等,提出常用质量单位有哪些,以及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课前的实际了解调查,抓住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步学会了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只有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问题的实质,解决了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大大提高了。反之,提问方法不当,或是提的问题过于简单、机械,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和厌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知道“问什么”、“怎么问”,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学会提问,并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能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培养他们提问的能力。
二、让学生主动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在学习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个方法,必须让他们亲自寻找获取。出示一个长方体长是8厘米、宽6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一些同学把长方体的六个面展开,分别量出六个面的长与宽,再求出它们的面积的和。有一些同学直接量出前面、左面、上面的长与宽,再算出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的面积,最后算出它们的面积的和。
1.8×6+8×3+6×3+8×3+8×6+6×3
2.8×6×2+8×3×2+6×3×2
3.(8×6+8×3+6×3)×2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三种方法,哪个比较简便,概括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如“循环小数的认识”教学时,学生在生活中已感受过循环、重复的现象,也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余数不断重复出现,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理解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一般写法和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应主动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交流中。同时作为指导者,又要对学生的讨论、交流起促进和调节作用,使问题不断引向深入。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对学生的观点要有明确的答复,即使是正确也要追问为什么,同时征求其他同学还有无不同看法?学生的思维这时往往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得到发展
“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依据各自的数学现实,调动各自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有个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选择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有趣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虽然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同,思维水平的高低不同,但只要教师能创造好平台,做到人人参与,亲身经历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能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应用题:“小军与外婆家有210千米。小军和爸爸一起坐车去外婆家,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3小时可以到达吗?”有的学生这样解答:80×3=240(千米),240>210,可以到达,比较简便。教师要给予他们鼓励表扬。有的学生这样解答:210-80-80=50(千米),50<80,可以到达,比较麻烦。对于用这种解法的同学,教师要给予肯定,这样他们才不会丧失学习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敢于用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不同看法,教师应加以引导,让学生发现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探究提高数学问题有效性的策略取得了不少收获,受益匪浅。今后,教学中我要努力教会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脉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要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不断学习强化课题研究的效果,为课题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数学教学》杂志办刊宗旨:按照“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指示,在中学数学教育领域内研究新问题,交流各地经验,为社会主义普教事业服务。本刊杂志是以研究中等学校数学教学问题为主要内容,以中等学校数学教师和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和专科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期刊。本刊杂志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数十年如一日,始终面向广大中等学校以上的教师。为中学数学教学交流经验,为数学教师提供进修资料及教学参考资料,为师生提供课外活动场地,深受广大的读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