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少数民族经济依附于国民经济、区域经济等经济方式发展,甚至有的理论认为少数民族经济被含于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中。本文是一篇博士论文发表范文,主要论述了自然资源对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自然资源,同样的在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过程中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目前自然资源困境对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影响,探索具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的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困境
独特的存在与发展方式决定了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多样化的特点。在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并没有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从经济学方面来说,不能简单根据各个理论对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问题进行分析。若想深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情况并研究各种条件对其的影响,则必须对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所遇到的自然资源困境进行深入准确的分析。
一、开发自然资源与发展经济
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区域面积广大,占我国总国土面积的近65%。同时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牧区、半牧区草原占全国牧区半牧区草原总面积的近75%;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近44%;林木储蓄量占全国林木总储蓄量的近56%;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常见的矿产资源包括钨、钼、锡、锑、汞、钒、铁、稀土、铅、锌、铜、铁、锗、镓、铟、铊、铪、铼、镉、钪、硒、碲等。根据调查显示,少数民族自治区不仅矿产资源丰富且矿产资源分布的地区较为集中,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虽然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且种类较多,但由于其未得到充分开发,导致其未能转化为经济资源并发挥经济功能促进经济发展。
《中央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五年计划的若干原则性意见》曾指出,“各省、自治区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时要全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在制定计划时既要照顾到少数民族的要求和愿望,又必须充分估计各民族当前发展阶段特点和各种不同情况,必须根据可能实现的条件,切忌提空洞难以实现的计划”。少数民族经济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形式,其发展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开发自然资源也成为少数民族重要的课题之一。社会的资源配置最优化即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其目的是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并尽最大可能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扩大社会福利。自然资源的有效合理开发不仅能促进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应该在社会上受到广泛的支持。
此外,由于财力有限,少数民族不能独自负担资源开发所需的大量费用,加上受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地形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开发资源的成本。因此,由国家层面对其进行财力支持,帮助其开发自然资源显得格外重要。国家层面参与到少数民族开发自然资源中为日后分配经济利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自然资源成功转化为少数民族发展的推动力还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国家制定的总政策、自然环境、成本及资金、民族文化、市场规律等等。
综上可以得出,若想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在我国少数民族经济中的促进作用,则需要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成本越低,越有利于经济利益的增大。开发自然资源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而少数民族自治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虽然急需通过开发资源提升经济实力,但开发自然资源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又大大抑制了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及稳定期,自然资源作为一种有力条件起着充分的促进作用,但当经济进入增长期时,自然资源会对经济的增长程度及最后的经济发展程度产生影响。通俗地说,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能算一种潜在的经济资源,若要转化为真正的经济资源则需要配合国家总体战略政策和强大的能力来支撑市场经济运作过程。只有真正地把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才能为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经济与全国经济作出贡献。当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经济资源困境时,应首先解决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问题。
二、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力量
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必须经历“开发”的过程,而若要经济资源真正地促进经济发展则需要将其转化为经济力量。自然资源到经济力量的转化离不开人力与财力的支撑。人力资源在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力量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上个世纪末期,绝大部分12岁以上的少数民族的文盲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了2006年,我国启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利用高校优秀的教育资源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众多高素质的骨干人才。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高等院校在读生与毕业生的数量也大幅度增加,分别达到252倍和798倍。虽然越来越多的汉族人才不断地投身到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来,但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最终还是要靠提升少数民族自身的素养、增加人力资源来实现。
现在市场对劳动力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环境教育比较落后等原因,高素质人才较少,导致其经济活动比较单一且低级。人力资源非但没有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有益条件,反而成为抑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个促进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力量的重要因素是财力,即资金支持。中国少数民族的人力资源的缺乏并不是投资方面的问题而是对社会利益的根本性质不了解的问题。因此,我国少数民族通过大量投资解决人力资源匮乏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而是需要从社会的根本方面入手。
培养我国少数民族自身人才,才能促使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的优势之一。若不能丰富中国少数民族自身人才的数量将导致人力资源匮乏,会最终妨碍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与社会主流经济的融合。只有加强对少数民族自身的教育,增强其文化知识,才能激发他们对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意识,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综上可以说,丰富的自然资源只是一种外部的经济条件而非真正的经济力量,它还不能直接促进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而要使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真正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是离不开对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的。但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外部人力资源差异的反应。当然所有的经济过程都是以牟利为根本目的的,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也符合这一特点,自然资源只是少数民族经济与社会主流经济融合的手段之一。 我国一向注重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对其人才培养的投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因此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数量大大增加,对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参与到了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从经济理论研究到制定相关政策都有他们的身影。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问题是这些资源并不能很好地被开发与利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与少数民族人力资源等因素均有可能引起上述问题。少数民族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困境不仅仅是我国特有的问题,也是区域与国家均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包括少数民族、国家等多方面个体的协调,决不能单单依靠某方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
三、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在利益中的地位
国家经济资源的配置根据在于整体层面,各种经济发展形式相互关联而非独立,因此国民经济与少数民族经济关系密切。例如,国家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经济建设,在五个自治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及三个多民族省份(贵州、青海和云南)建立符合当地条件的财政制度和“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补助费”等各种少数民族补助专款。上述措施不仅仅表现出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视,也是重新分配并合理配置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在经济利益格局中的地位。
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项优势为快速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少数民族却没有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获得很大的与自然资源相关的利益。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具有特殊性,若要促进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决不能单纯地依靠市场经济,与此同时,我国少数民族经济所遇到的困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目前我国少数民族经济所遇到的困难并不是永久性的,若现在无法良好地解决这种困难,在日后的工业时代中也势必需要解决。种种迹象表明,自然资源只是工业时代中所出现的困境。由于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力量,在第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受各种文化影响,当旅游业及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无法弥补自然资源的困境时,只能选择先发展第三产业。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单纯地看重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特殊性,而应该将其遇到的困境与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相互融合,通过经济运作共同规划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中。
目前,工业化迅速发展,后工业化时代已经到来,由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兴起,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不能再仅仅着眼于自然资源等工业化角度,也应从全社会的角度出发,逐渐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样也能为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提供途径,如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景观性。上述说明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然资源困境也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转变为经济优势。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可以依靠国民经济的发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特点,探索出具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的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1] 陈立鹏、李娜:中国少数民族教育60年:回顾与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0(1).
[2] 温军: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的演变与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2001(2).
[3] 李竹青、那日等:少数民族经济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4] 马春文、张东辉:发展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博士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商情》(周刊)1989年创刊,是由河北省消费时尚文化传播中心主办的专业性学术经济期刊。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推动现代流通经济的发展,繁荣现代流通业和市场为主导;依托大流通、大商业、大市场;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现代商人、面向科研院所、面向高等院校;深入开展市场经济理论、流通经济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