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经济专业核心论文发表了中国经济新常态:全方位优化升级的经济,把握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那么经济新常态给我们带来哪些新机遇呢?
关键词:经济专业核心论文,中国经济新常态
一、经济新常态的丰富内涵和阶段性特征
习近平同志对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在2014年11月召开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我国经济从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回落到一位数的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基本特征。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我们必须理性对待经济增速的“换挡期”,适应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2)经济发展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质量和效益逐步提升。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譬如,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镇居民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压力仍然比较大等。迫切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
(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中底端水平向中高端水平转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在优化,但由于追赶阶段的发展模式,只追求数量不讲质量,我国产业结构总体上处于全世界的中底端水平,比较利益仍较低。新常态下,我国许多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传统产业规模扩张的空间变小。但同时,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教育、文化、医疗、旅游、养生等服务业发展加快。因此,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我国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二、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
(1)我国经济具备更大发展的实力和基础。2014年GDP历史性地突破十万亿美元大关,大约是日本经济总量的2倍,超过了整个欧元区经济总量的总和,首次仅次于美国跻身于世界“十万亿美元俱乐部”。新常态下,从我国的发展速度、经济总量、外汇储备及财政实力等方面来考虑,无疑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既能抵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又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切实改善民生、加强经济社会中的薄弱环节,有效地防御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
(2)城镇化转型发展提高质量的机遇。新常态下,我国城镇化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所在,更是推动我国经济继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城镇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也将使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建设等方面产生巨大投资要求,促使城市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3)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的机遇。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目前产能过剩主要是在重化工业、钢铁、水泥、煤炭和初级产品加工业等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然而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以及信息、教育、金融、物流和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需求大、发展快。
(4)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机遇。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老路已经走不通,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现代科技体制,转变发展方式,紧紧抓住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机遇,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三、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改革举措
(1)继续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我国当前仍存着政府权力范围过宽,市场监管力度较薄弱、公共服务供给依然不足等问题。适应新常态,就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简政放权,用心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要继续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把含金量高的、管用的审批事项彻底放给企业和市场,政府通过制定好规则、营造好环境,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
(2)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产业结构由中低端水平转变为中高端水平,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经济新常态下,要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大数字和智能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打造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方面围绕制造业升级,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发挥生活性服务业在扩大消费中的重要作用。
(3)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经济转型升级主引擎。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扩大内需巨大潜力所在,也是推动经济继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以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推动土地、户籍、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释放制度红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要完善农村土地征收、流转和补偿制度,依法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合法财产权益,真正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同地、同权、同价。要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剥离附在户籍制度上的福利功能,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制度,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
(4)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创新型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载体。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千方百计激发企业内在创新动力,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驱动主体。鼓励企业围绕市场需求组建研发机构,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生物等新领域组建新的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努力取得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并大力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换。通过建立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鼓励科技要素向企业流动,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按市场导向优化配置。
(5)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我国要进一步对外开放,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就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探索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重点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逐步放开建筑设计、电子商务、商贸物流、会计审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将国际上的高端生产要素与国内产业有机衔接,提高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允许企业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不断提高国际投资合作不平。
(作者单位为海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推荐期刊:《财贸经济》是综合财贸经济各学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级核心刊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