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铜仁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的需求趋势,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出发点,提出水资源的保护措施,以实现人、水和谐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措施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要加大水资源保护,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作为地处西部的铜仁地区,虽然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但其利用程度不高,保护措施较弱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因此,如何科学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全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仍是我区当前水利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铜仁地区水资源利用及保护现状分析
1.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水质状况分析
铜仁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分布在武陵山--梵净山脉以东,水系以源江水系为主,其中武陵山主峰海拔高程凤凰山2572m,金顶山2494m,佛顶山1869m,成为本区沅江水系的源头,地貌为中低山丘陵区。全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和山区立体气候特点。全区多年平均气温16~1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1.8℃至6.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4.1℃至28.1℃。 铜仁地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其中乌江水系流域面积为11124平方公里,沅江水系流域面积6879平方公里。境内山高坡陡、地形复杂,是由山地、丘陵、间插山间盆地、河谷台地等地貌类型组合形成的岩溶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mm左右。武陵山脉东坡处于夏季风迎风面,降水量较多,一般为1200~1400mm,西部各县因处于背风面,降水量相对较少,一般为1100~1200mm。全区年内降水变化不均,以5~9月最多,一般占全年总雨量的73%左右,12月~3月为枯水期,仅占6~10%。全区降水量多年平均值244.1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27.42亿立方米,平均产水系数0.57,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70.1万立方米。
全区水资源总量为161.5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为131.4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30.10亿立方米。全区总用水量为13.6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为8.71亿立方米,占64.0%;工业用水量为3.40亿立方米,占25.0%;生活用水量1.49亿立方米,占11.0%;全区供水13.60亿立方米,耗水量共7.89亿立方米,耗水率为58.0%。
根据铜仁地区2009年水资源公报数据,全区水质监测结果为:锦江河芦家洞河段、乌江思南段河段达Ⅳ类,舞阳河玉屏大龙镇崇滩河段达劣Ⅴ类,其余各主要江河各项指标均为Ⅱ-Ⅲ类水质。全区水质状况总体良好。
2.水资源保护现状分析
针对水质及污染的现状,我区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设立水资源管理专业机构,实行取水许可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具体负责水资源管理、规划和保护,为保证各行业用水的合理性,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对取用地表水和开采地下水单位和个人一律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必须提交取水申请,经水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审核,发给取水许可证后,方可在水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取水。二是定期进行水质监测。每年一次对生活及农业用水进行水质监测,根据水质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改善水质。并提倡水质净化、煮沸饮用等措施,已基本保证了部分地区的人民群众饮用到了卫生标准的水。三是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多年来,全区人民大力开展种草植树,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四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力度大,成效显着。一是在供水管道上埋设了管网界碑和水源标志牌,划定了水源保护区,加强了水源管理和水质监测。
二是作为供水水源的水库周围整个水域及其沿岸,以及各取水半径100米的范围为卫生防护地带,设置了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知牌。
二、铜仁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入机制不活,缺乏社会公益投资。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投入一直都表现为极度短缺,水资源费收入极其微薄,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投入严重不足,公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社会投资更是缺乏。
2.检测技术落后。水质监测工作职能由县防疫站进行简单的监测评价,检测水平较低,检测技术落后,直接阻碍水质评价分析工作,影响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水资源保护意识差。“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爱惜水”的宣传每年都进行,但部分单位和个人无视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浪费水、破坏水源、污染水源的现象仍有发生。
三、铜仁地区水资源保护的对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水资源保护合力。加强水资源保护是关系到国富民安的宏伟工程,更是惠及子孙万代的千秋伟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研究制定政策,并出台优惠政策和措施,明确政府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组建由水利、发改、卫生、财政、环保、林业、国土、农办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加强水资源保护纳入政府任期目标考核和主要领导、主管干部政绩考核目标。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明确职责、密切配合,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责任、措施、投入三落实,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2.加大宣传力度,严格水资源管理。首先要加大对农村群众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爱水惜水意识和保护水源的自觉性,防止人为对水源的破坏。同时,要大力加强污染源所在地的宣传,尤其要加强河流及水源地附近居民和排污工业的水资源保护宣传,防止造成水源地粪便污染。鼓励工厂企业采用生产工艺无害化、闭路化、工业用水环保化等措施,保护水资源,做到少排污或不排污。要在城市有偿使用水资源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农村水资源管理办法,建立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同时,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对浪费水资源的行为要严厉惩处,切实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3.科学规划,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设立重点水源保护区,加强周边的项目区环境治理,结合退耕还林,封山绿化的政策,保护水源。同时,根据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预测水质要求,水质标准,水污染负荷,依据预测分析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划分水体功能区,拟定水质指标,安排水资源保护任务,使水环境恶化趋势逐步得到控制和改良。
4.建立健全机构,完善水质监测体系。要在县级设立水资源与政策法规办公室的基础上,以流域为单元,在各主要河流流域设立水资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站,负责本流域各监测站点的水质监测和水源地的保护。同时,各水质监测站要逐步实现水质监测自动化,建立水质自动管理体系,采用计算机进行水质监测,在积累大量监测数据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选择最优化的水资源及水质保护治理方案。
5.制定水质标准和排污标准,控制排污总量。目前,全区工业发展速度较慢,作为主要污染的工业废水对水质的污染较弱,因此,重点要参考《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活用水标准》和《农业灌溉用水标准》等,结合实际,从严制定生活用水标准和废水的排放标准,分别列举各种污染物和水体系性状予以限定,使水域的水质经常保持在较高的标准。同时,对于企业及生活污水的排放,要采取以污染物总量用为计量单位来制定排污标准,而不是污染物浓度作为计量单位,用污染物总量控制来管理排污水的排放,防止水质污染。
6.多渠道增加投入,提高水资源保护的水平。水资源保护工程是个庞大的工程,要在争取中央、省、地政府专项资金扶持的同时,采取出租、申请、股份合作等形式,广泛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大力投入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治理。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水资源保护的技术力量。二是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护性地开发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三是加快对水库河流的种草植树力度,改善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地表水资源等。四是采用先进的遥感、地理信息等技术,提升水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实现流域内各城市水资源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监测,促进水资源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
阅读期刊:《水土保持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办的地球科学类期刊。办刊宗旨:紧密跟踪水土保持学科的发展动向,及时报道本学科前沿领域科学理论、技术创新及其实践应用研究最新成果,积极引导和推动水土保持学科和水土保持实践的发展与繁荣。从事水保科技研究、教学与推广的科教工作者及有关行政管理人员;国内外环境科学、地学、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学科科教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