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把服饰分为首衣、上衣、下衣和足衣。“履,足所依也”⋯ 蜷 ’。远古时期,环境恶劣,人类本能地保护自己的双脚,于是出现了鞋履,下面小编推荐一篇优秀的艺术论文。
摘 要:鞋履文化与刺绣工艺完美结合的侗族绣花鞋,是贵州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工艺。作为服饰文化一部分的地扪绣花鞋体现了侗族本土文化在服饰上的结晶。在日益开放的今天,地扪以其独特的绣花鞋文化成为坚守传统民间艺术的一个典型代表。
关键词:绣花鞋;鞋文化;侗族;地扪;黎平
“古人以草为屦,皮为履,后唐马周始以麻为之, 即鞋也” 。鞋子是人类服饰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首要的是其护脚的实用功能,其次是审美装饰的艺术价值。
此外,鞋子还是身份的标志,礼仪的规范,折射出人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绣花鞋将刺绣和鞋履完美结合起来,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工艺,尤其在苗、侗、水、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中盛行。位于祖国大西南的贵州,地处崇山峻岭之中,环境闭塞,使得各民族的民间艺术得以完好保存并世代传承。“正是落后才使民间工艺美术获得了天然的生态环境” 儿 ,绣花鞋大都保留着原生态的特点,在制作流程、纹样图案、形制功能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和宗教信息,深刻反映了各族人们的美好愿望,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是一个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不仅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还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
与其他地区相比,黎平地扪侗寨的绣花鞋别具一格。地扪侗寨位于贵州黎平县茅贡乡北部,全村现有600余户全是侗族,长江水支系清水江从寨子中间由南向北穿过。地扪是侗语的音译,意为泉水不断涌出的地方。
地扪是黔东南地区民族风情文化保存最为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侗寨之一,可谓侗族风情文化禀赋的原生地。
一
、绣花鞋的种类与工艺造型各地区的侗族语言基本相通,但服饰差别较大, 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至清末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民族间的交往增多,侗族的服饰逐渐有所改变,唯有黎平、榕江、从江等所谓的南侗地区①变化不大,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特色。就其刺绣工艺来说,地扪较多地保留了先祖的文化习俗,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绣花鞋,又称“绣鞋”。侗语叫做“hai—w a”。地扪侗族的绣鞋,在传统布鞋的基础上增加了刺绣、帖绣、镶饰、锁边绣、粘金等多种工艺,针法有盘针、锁针、平针、打籽等十余种。其中盘针(盘筋绣) 是地扪绣鞋的特色针法,它是指使用一根较粗的棉线或麻线作轴(即“筋”),在绣布上依照描好的纹路平盘环绕,并用同色的细线缠绕固定于绣布之上(图1)。盘筋绣有凸起的浮雕感和肌理效果,视觉冲击比平绣更为强烈。
图l 盘筋绣
不论何种针法,绣花鞋制作程序大致相同,顺序依次是打布被、裁鞋样、纳鞋底、剪鞋帮、镶边、绣花、上鞋等,经过十余道工序才能完成。
1. 绣花鞋的历史渊源
绣鞋在中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地扪绣鞋与地扪侗寨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源于元末明初天柱千户所(今天柱县) 和古州(今榕江县)侗民先祖的民间工艺,并在大山深处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布鞋是农耕社会的典型产物,刺绣艺术与布鞋有机结合的绣鞋是华夏民族独创的手工艺品。秦末汉初,随着纺织和刺绣工艺的· 160 ·发展,刺绣开始应用在布鞋之上,于是产生了绣履,鞋履从质朴逐渐走向华丽。汉武帝征服侗族的戋祖百越,绣履开始在百越之地传播。东晋人撰写的《汉宫春色》记载“足践远游之绣履,履高底长约七八寸,其式与帝履略同” 。西汉中期以后绣鞋在各民族中逐渐传播开来,在历史文献中多有记载,例如“足蹑刺绣之履”、“锦履并花纹” 等。
到了清代,刺绣工艺已非常发达,并推动了绣鞋工艺的提升,绣鞋在各族中流行开来。
封建社会的缠足陋习使绣花鞋融合了一种畸形的审美。辛亥革命后,缠足逐渐废绝,女子穿起正常尺寸的绣花鞋,如凤凰涅柴般获得了重生。地扪侗族的绣花鞋焕发出勃勃生机,且至今依然是评价女子心灵手巧的标准之一。
2.地扪绣花鞋的种类与工艺
地扪侗族一代代传承着古老的绣花鞋技艺。绣花鞋整体上由两大部分组成:鞋底和鞋帮。鞋底在民间被称为“千层底”,由五六层废旧棉布浆制粘合, 比照鞋样大小剪裁,再白布包裹镶边,做成四五组上下拼合,最后用粗棉线纳制在一起,叫做“纳鞋底”。针脚的走向、距离和线的松紧,都决定鞋底的质量。地扪绣鞋鞋底的针法古老,纳制的方法与现代绣花鞋略有不同。鞋底的走线是横向平行的长针脚,纳制的顺序是先后跟再鞋尖;而汉人和现代绣花鞋一般是先纳周围,再纳中间部分,针脚排列成纵向环形, 中间部分按照从脚尖到脚跟的顺序纳制。地扪侗女纳制的鞋底,针脚明显,排列整齐,厚度1— 2cm,坚韧美观。鞋帮由左帮、右帮(和后帮)缝合组成,鞋头处翘起。以无染色的侗布做裎,帮裱多为靛蓝侗布或天蓝、大红的绸布,绣以图案纹饰。
地扪绣鞋主要有浅口绣花鞋和长筒绣花鞋(绣花靴)。其样式多变,做工精致,结构舒展、造型优美大方,装饰图案丰富多彩。
(1)浅口绣花鞋。地扪侗寨的浅口绣花鞋最为常见(图1),基本特征是鞋口低且阔,呈椭圆形,约占整个鞋长度的三分之二,有明显的口门轮廓线,人脚跗背大部分裸露在外。浅口绣花鞋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妇女和儿童,成年男子的鞋履很少作绣。按使用者年龄段可分为青年绣花鞋、中年绣花鞋、儿鞋口、帮沿镶以包边或彩色滚边并配上鞋底的饰条,再用丝线从鞋头到后帮的中心两侧绣上丰富多彩的纹样, 图案纹绣左右对称,色彩明快单纯, 富有形式美感,与侗家整体服饰协调呼应,达到调和之美的理想状态。
地扪绣鞋的图案纹饰来源于生活,根植于其原生的土壤,取材于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山川I河流、花草虫鱼,其价值取向与稻鱼文化紧密相连。这些图样纹饰对事物形状进行了抽象概括,艺术地再现了侗家人的生活习俗、民族风情,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寄托着侗寨人们对美的向往和幸福生活的追求。
侗民先祖经历了由东向西、由北向南的漫长迁徙历史,其鞋履纹样也成为迁徙过程中族群识别和文化交融的象征性符号。图案的装饰区域主要分为三大块:左帮、右帮和后帮,在固定的区域填充约定俗成的适合图案,并在主体图案周围镶以数道不同颜色的饰条。也有的把鞋口以及两帮相接的区域独立出来,绣制条状的二方连续。
由于针法和鞋帮面积的限制,绣花鞋纹样必须高度地概括集中,显现出神秘朦胧、似是而非的意趣。地扪绣花鞋的图案纹饰大致分为两类
:1.抽象的几何纹样。抽象的几何纹样是侗族刺绣中最早出现且现今一直大量使用的纹样之一,我们无法辨认其具体的物象形态。
地扪绣鞋的几何纹样几乎全是曲线,主要有山路纹、虫迹纹、日月纹、云卷纹、江河纹、旋涡纹等,这些纹样造型承袭了远古先民原始的艺术风格。山路纹(旗帜纹)是侗族绣花鞋最显著的图案标志(图4下)。在地扪绣花鞋的鞋面两侧常见弯弯曲曲的封闭式绣纹,这就是山路纹。其外围的线条是凸起的白色盘筋绣,内侧平行的纹线则是普通的红色平绣,中间留空。山路纹是侗民长期迁徙和田间劳作的历史记忆。也有侗民解释说这种纹路是旗帜纹,象征着女神“萨” 领导侗民抗争的旗帜。这些抽象纹样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充分体现了制作者从周遭世界中提炼出来的秩序感,给侗族服饰增添了无穷的神秘魅力。这些几何纹样可追溯到古代百越族群① 龙头菜也叫蕨菜,是地扪山坡上常见的一种野菜。
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 — 印纹陶,印纹陶是古代百越族群创造的一种民族文化,是百越重要的物质文化特征之一。从侗族绣花鞋的装饰纹样上,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传承与发展。
2.具象和半具象纹样。地扪绣鞋的具象纹样很少,这里所谓的具象和半具象,是指从纹饰的轮廓特征上可以分辨出属于某种物体,处于像与不像之间。地扪绣花鞋的(半)具象纹样主要是被当地寨民统称为“花” 的植物纹,有龙头菜①纹、禾苗纹、蕨叶纹、榕树纹、鸡冠花纹、牡丹花纹、石榴花纹、水仙花纹,还有一些花果和草叶纹等。龙头菜纹和鸡冠花纹是地扪侗民喜爱的纹饰。这两种花纹一般采用贴绣的技法饰于后帮,一组两个沿合缝处左右对称,并互为底图;也有的把龙头菜纹以二方连续的条饰镶于鞋面的接缝处。
相对于其他族群,被形式化了的填充纹样成为地扪鞋饰中的重要元素。其图案纹饰的主要特点有:第一,纹饰简练洒脱,用色单纯明快,形式化的特性非常明显; 第二,喜欢用线,线条粗放,且线中辅线。侗族妇女把图案归纳为线和由线封闭而成的面,并习惯于用白色细线勾边;第三,同一纹路由不同颜色的线段组成。一些草叶纹完全脱离物象的固有色彩,而采用红、绿、蓝、白等多色分段绣制,富于浪漫色彩。
色彩是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传达的另一个重要元素。侗民常用大反差的手法,把色块的分割与组合运用到极致,使其绣鞋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地扪绣鞋着色热烈大胆,张扬鲜活。其图案多采用色彩鲜亮的红、绿、蓝、黄,绣制在深蓝色的底布之上,平实中有明艳,炫彩中有素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地扪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互通,绣花鞋的面料底色也变得Et益多彩,红色、蓝色和绿色流行开来。其风格依然保持整体色调对比鲜明,彩素掺和,美观大方,尽显和谐之美。
地扪绣花鞋的图案色彩完全脱离了事物原本的特征, 自然界中的绿叶红花、青山绿水‘,在民族服饰中完全抽象了它的本真,转变为纯粹的色彩情感符号,庄重秀美,一切为表现审美情感服务。这种对造型、色彩的大胆夸张想象,表现了一种强烈的主体意识,创造出质朴、浪漫、神秘的艺术氛围。
三、地扪绣鞋的文化内涵
侗族绣花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现代批量生产的机器绣花鞋相比,地扪侗寨的手工绣花鞋,蕴涵着苍穹之灵气,优雅逸动,宁静致远,有思念、有念想、有寄托、有温情,栩栩如生,似要与人交流一般, 以此表达对亲人、对朋友幸福安康、富贵长寿的最大愿望。
侗族绣花鞋以独特的美学意蕴区别于其他艺术样式,经过若干代积淀、继承和创新发展,从而 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成为民族记忆的背影。侗族民间刺绣、织锦工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制作者在不盈方尺的绣面上用他们勤劳灵巧的双手,诉说着族群的审美情趣、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与时尚价值,蕴涵了神秘幽远、古朴浑厚的艺术风韵和生命情感。
做为侗族绣花鞋重要组成部分的图案纹样,在民族服饰乃至整个民间美术体系中都起着传情达意的作用,它不是对物象形体的简单摹写,而融入服饰整体造型之中,以舍形取意的方:式,视其为传达审美情感和文化理念的视觉载体。
审美理j念是内含于侗民传统鞋履的最为重要的文化信息之一,是理解鞋履样式和图案造型不可或缺的一个视角。侗族在改造、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倾注了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和向往,:表现出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任何实用艺术:邹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功能的追求,转向追求身心愉悦及阐释审美情感为主流的参考文献:[1] [汉:许慎.说文解字真本·册四[M].上海:中华书局.1912.[2]车吉心,孙家洲.中华野史第1卷先秦至隋朝卷[z].济南:泰山出版社,2000.精神功能总是其传世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绣花鞋蕴含着侗民的心理素质和精神追求,反映其族群质朴的审美观念。地扪绣花鞋将实用功能和审美意念融为一体,达到了物质精神的和谐统一。
结语
贵\\\’ki,14~族服饰的视觉情感语汇丰富多彩,作为服饰文化一部分的地扪绣花鞋体现了侗族本土文化在服饰上的结晶。绣鞋在注重外在表象形态的同时,更贯穿于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之中, 以此为基础探究民族服饰的情感语义传达,多视角反映其潜在的情感意蕴,阐释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体系的博大精深和真挚情意。
侗民虽没有关于本族艺术美的理论系统,但却依靠其象喻思维和直观审美情趣,创造了具有很高欣赏价值的艺术美。绣花鞋,是侗族的一朵民间刺绣艺术奇葩。如今,市场上的绣花鞋多以机器化流水线制作,致使一些传统的民间工艺逐渐消亡,传统手工绣花鞋越来越少见,反而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侗族山区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为了更好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笔者对侗族绣花鞋进行探索研究,有望让更多的人了解、重视这项技艺。总之,地扪绣花鞋是侗族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无论实用功能还是艺术价值都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侗族绣花鞋已成为中国审美艺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绣花鞋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意识形态,在中国民间美术的田野里独树一帜。
古籍出版社.1989.[4]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挑花织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3] [明]陶宗仪.说郛三种[M].上海:上海 海:[5]骆崇骐. 中国历代鞋履研究与鉴赏[M]. 上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
阅读期刊:2015艺术论文征稿艺术创作中的灵感
摘 要:在人们艺术创作等创造性活动中,捕捉灵感,往往是成功的先兆,也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灵感的产生也代表人们对事物发展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短暂性、独创性、非自觉性和亢奋性等特点。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其实是艺术工作者继苦苦思索无果之后,因外部条件触发或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大脑中突然产生的新想法。
关键词:灵感 灵感思维 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