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中国现代医学》发表的一篇医学论文,(旬刊)创刊于1989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CSCD期刊。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担任名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张阳德教授担任主编,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摘要】 目的静脉炎则是静脉输液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静脉炎是静脉内留置刺激性较大的塑管时间较长,或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以是同一根静脉反复多次穿刺造成的静脉感染。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就静脉炎的预防及治疗作如下综述。
1预防
1.1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的护理
1.1.1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并以透明贴膜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的皮肤以及早发现静脉炎。透明贴膜可2d更换一次,同时以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敷料不粘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换药。
1.1.2汪守凤[1]等
建议在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期间,每日用TDP灯照射穿刺肢体2次,每日30min。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特别是湿热敷效果最好,每2小时1次,每次20min。热疗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有助于血管壁创伤修复。
1.1.3庞溯摈[2]等
实验室结果提示:输入高渗液或刺激性药物后,静滴生理盐水20ml左右,再行肝素盐水2-5ml封管。
1.2静脉的选择
血管的好坏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因此,选择血管时应选择弹性较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避免多次穿刺。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1.3将甘露醇加温后输入,可扩张局部血管,降低液体的粘稠度,加快滴速,也是预防发生或降低穿刺局部刺激症状和血管损伤的方法[3]。刘妹华[4]用海普林软膏涂抹留置针眼前方、左右两侧,可中和血管病损和炎症部位的正电荷,阻止炎症细胞在血管壁的聚集以及灭活炎症介质,从而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还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减少药物对局部血管的刺激,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山莨菪碱可使平滑肌明显松弛,并能解除血管痉挛[5]。所以,采用山莨菪碱在穿刺点以及穿刺近心端局部皮肤血管外擦的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且静脉损伤发生率明显下降。
2治疗及护理
2.1冷敷法
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可促进某些药物局部的灭活作用,局限损伤部位,常用于20%甘露醇、4%碳酸氢钠、化疗药物等静注渗漏的早期。
2.2药物封闭法
2.2.1常用1%普鲁卡因加地塞米松5mg或酚妥拉明10mg在外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封闭,隔日1次,同时用山莨菪碱针剂外敷,一般3-5d即可痊愈。
2.2.2李立新[6]实验研究表明2%山莨菪碱注射液加1%利多卡因注射液1-3ml局部封闭治疗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总有效率为95%,治愈率80%。
2.3硫酸镁联合应用法
2.3.1将硫酸镁和甘油配成甘油硫酸镁乳剂,持续外敷治疗外周静脉炎疗效好,治愈时间较单用硫酸镁明显缩短[7]。
2.3.2周莲[8]等将50%葡萄糖20ml,25%硫酸镁10ml和维生素B12.5mg混合液外敷治疗各种化疗药物皮肤渗漏。
2.4将适量云南白药粉末先洒在无菌纱布上,用50%酒精内浸湿后外敷,并保持纱布湿润,每日更换1次[9]。
3小结
总之,静脉炎是输液的常见并发症,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总结了以往的经验,采取了一系列好的措施,如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正确选择血管,合理使用血管,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率,严格控制补液滴速,滴完冲洗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汪守凤。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预防。中华护理杂志,1999,34(6):372
[2] 庞溯摈,郭冬梅,蒙国照,等。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2
[3] 韩雪珍,李栓德,杨喜民等。20%甘露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静脉血管损伤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47。
[4] 刘妹华。海普林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并延长留置时间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下):62
[5] 施庆芳,智睿。山莨菪碱扩张局部皮肤浅表血管防护甘露醇所致静脉损伤[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49。
[6] 李立新。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新方法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上),3
[7] 董叶丽。甘油硫酸镁乳剂治疗外周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1,16(11):647
[8] 周莲,姜明杰。高渗糖联合硫酸镁和维生素B12用于化疗药物渗漏处皮肤[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