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高校教育杂志高校体育“三步曲”

时间:2015-09-02分类:教育理论

  本篇文章是由《教育测量与评价》发表的一篇教育论文,是国内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期刊,重点面向基础教育,主要读者对象为一线教师、学校管理人员、教育教学研究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刊物坚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密切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积极推动我国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加强素质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针对高校教育的改革,高校体育的发展方向何去何从,文章将从高校体育承前启后的作用着手,对“三步曲”中高校体育教学、大学生业余活动的自我锻炼、高校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影响分别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教学;自我锻炼;终身体育;三步曲

  前言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全民健身计划”的提出,人们开始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要求,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通过高校体育教育,增强每一个学生的体质,完善其体格;使其掌握最基本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科学、合理地锻炼身体的方法;促进每一位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改革过去高校体育教学的传统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自体的良好习惯,促进个性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之成为当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1]。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与实施

  1.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过程由机械性、单一的认知性和接受性的教学向互动性、多维性和综合性的教学特征转向。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参与能力,以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学生的创造性和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2]。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教”与“学” 的活动才能发挥其作用。

  2.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它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推到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前沿。体育课也以其独特的实践性、娱乐性、健身性、开放性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在体育教学与实践中,有一对“放”与“收”的对立统一矛盾。所谓“放”,就要求教师放手发动学生,鼓励学生去亲身实践,将老师讲的和书本上的知识通过练习逐步形成自身的技术、技能。 “收”就是教师根据“放"得来的信息,总结评价学生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使同学们学会探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总之,“放”是“收”的前提和基础,“收”是“放”的自然延伸和重要保证,恰当自如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事关一堂课乃至整个教学工作的成效。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把握新教学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给同学们以充分实践的自由,但不放任自流,努力实现“运动时尚,健身娱乐”的目标。

  二、大学生业余时间的自我锻炼

  1.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预防疾病。对于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现代的大学生来说,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具有好处的。不仅可以提高运动素质,还可以做到劳逸结合,使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

  2.大学生自我锻炼的主要特点在于有计划性和有目的性,以自身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为基点,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及未来职业选择的特殊需要,考虑未来事业与生活的理想追求以及所能利用的现有客观物质条件,制定出短期与长期的自我锻炼计划。同时,既要用规划去约束主体行为,又要在实践中调整和充实锻炼计划,这是大学生自我锻炼有效性的根本保证,也是大学生迎接现代生活方式与现代人标准挑战的有力武器。进行锻炼时,要因人、因时、因地,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工作与学习特点,自身的健康状况安排锻炼的时间和进度,充分考虑到季节、地区、自然环境等因素对锻炼效果的影响,运动量、运动强度也要由小到大,并在锻炼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掌握好适宜的运动量,以期达到自我身体锻炼的最佳效果。不顾人体的生理特点,一味地追求大运动量,不按人体各器官不同的最佳发育期选择有针对性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不注意全面发展的锻炼,扰乱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生物规律,运动没有规律;不注意运动环境和运动卫生;心血来潮,不能善始善终的突发性锻炼等等这些都是有碍健康的锻炼方法,应及时纠正和避免,因为身体锻炼是增进青少年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如果锻炼方法不当,违背了人体发展规律,就会适得其反[3]。

  3.大学生自我身体锻炼的目的和需要是复杂多样的,有时是为了情感宣泄,有时是为了健身,有时是为了从紧张和精神压力中解脱出来,有时是为了提高运动技能和技巧,有时是为了病后康复或生长发育,有时是为了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总之在选择身体锻炼的手段、方法时,要考虑到自身的特殊需要,做到则其所用。例如:为了娱乐可选择游戏性体育活动;为了宣泄情绪,可刺激性强的运动项目;为了克服心理应急和消除神经情绪紧张,则可选择游泳、日光浴等运动方式[5]。

  三、高校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影响

  (一)高校体育对学生在个性健康发展中找到自我价值取向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随着年龄增长,生理上的发育,学生成人化的心理逐渐成熟,过去心目中的教师权威在逐渐消失,在他们之间会重新塑造自己心目中的威信人物。所以大学体育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权威压制学生:我教你什么,你就必须学什么的强制式教学方法。这样只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造成学生不愿上、不想上、怕上体育课,对体育课失去兴趣,疏远体育课。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开展体育课选修性项目的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找到自己喜爱选修的锻炼项目进行教学,积极鼓励学生的参与性教学,通过他们的需求来获得知识。一旦学生能够发现自我的能力,使其在感受到精神的满足后能找到表现自我的个性 “闪光点”,才有可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宜人的教育环境。体育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到快乐,更重要是让学生感到成功的体验:只有让学生在“成功——失败——成功”过程中感受到“满足——克服——新的需求”后,真正地领悟和体验到体育锻炼给人们带来的喜悦。这样的学校体育才有精神感召力,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就会得到张扬。对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

  (二)高校体育对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大学阶段开展体育选修课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在学生开展体育选修课的教学中,充分表现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熟练地把特长发挥出来;更好地把握教材结构和特点,娴熟地传授技术和技能;有利于学生从体育教师(特别是老体育教师)身上看到终身体育锻炼给生命带来心理上、生理上的最大快乐,是积极引导学生个性健康成长的最好榜样,用体育教师无声的言行影响学生的行为发展。对调动体育教师教学主导性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

  四、结语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领地,是对中小学体育的再认识,是成人体育的开端。高校体育的目标是通过“三步曲”使学生踏入社会之前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终身体育涵盖人的一生和社会各个层面,只有抓好人生不同时期的特点、发挥社会各层面的优势才能最终实施终身体育。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