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下旬,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工作已进入尾声。由麦可思研究院最新完成的“2013届应届大学毕业生签约分析报告”显示,所谓“就业难”主要是难在结构性矛盾突出,岗位与大学生理想间的匹配度存在距离。在这份报告所附的链接中,还提出了一个值得警醒的问题———通过“假就业”刷高就业率。一些高校要求学生必须先签就业协议,否则就不许参加论文答辩、不能拿到毕业证。部分学生为了应付学校,索性造假作为权宜之策,自己刻章“签就业协议”,上淘宝网站花上百余元购买就业协议,找超市老板两元钱盖一个章签假就业协议。而这些就业协议最终都会成为相关部门统计今年大学生就业率的依据。
一边是最难就业季的严峻就业形势,一边却是极高的就业率——虽然到今年4月份,一些地区的签约就业率只有不足三成,可转眼,教育部门就宣布在6月底飙升到80%以上,比如,北京有关部门宣布,截至6月底,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超86%,与往年基本持平,预计今年将超95%——这背后的造假行为值得引起高度关注。我们不怀疑教育部门和高校,以及社会用人单位,为解决今年大学生就业难,想了很多办法,拓宽就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但就业率的注水和造假问题,也不可忽视。
目前统计的就业率主要分三部分,一部分是签约就业率,是可以出具就业协议书的就业率,这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最为看重的就业数据;另一部分是灵活就业、隐性就业,包括学生自主创业;再就是考研[微博]和出国留学[微博]的学生,也计算在就业之内。这三部分就业,都存在注水、造假的情况。
于教育部门、高校而言,就业率就是政绩。在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今年,就业率的真实性高度存疑。而虚假的就业数据,在制造表面的就业繁荣的同时,会产生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这种造假、注水情况,与就业率的统计机制有关,目前的就业率,就是由高校自行统计,再交教育部门审核、发布,由于学校和教育部门是一体的,因此,就业率的就业缺乏独立性、公正性,加之就业率关系到学校的脸面和一些专业的生存(教育部门规定,某专业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将减招或停招),就业率自然会越来越高。
要遏制就业率造假、注水,必须改变就业率统计机制,由高校统计,变为第三方统计,说到底,就业率数据,是对高校的评价之一,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评价,要由行政评价变为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目前对高校就业率的统计,从性质上看是行政评价,因此应该退出,交给社会中介机构独立统计。
另外,就业率数据,应该与高校的办学利益沟通,即教育部门不能根据就业率来决定高校专业的生死。这一数据应该主要用于向公众公开,再由公众根据这一信息,自主选择学校和专业——对于一些基础学科,受教育者选择时,可能并不会在乎就业率,而对于职业教育学校,受教育者选择时,会更多关注就业情况,这也会引导高校科学、合力设置专业,而不是出于功利的考量办学。
教育就业职称论文发表范文:
摘要:小学教育专业在河北省是一个新兴的学科,目前已在省内五所院校开设。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已经成为影响该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在调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包括求职经历、工作现状、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关系等方面,并在此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质量的对策,如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调整就业心态、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信息沟通与交流渠道以及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应发挥专业优势,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促进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就业现状,就业质量,对策
1998年教育部师范司正式启动“面向21世纪培养专、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专业建设”项目,杭州师范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在全国率先招收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至此,我国开始了高师院校设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尝试。2002 年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被正式列入国家教育部设置的本科专业目录,小学教师培养正式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截止到2010年全国共有137所高校开设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多年的实践探索使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小学教育本科招生数量不断增加。从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实际来看,课程设置不断完善,培养目标不断明确,但同时也突显了一些问题,如就业问题。从一些已有的调查来看,小学教育专业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更多教育职称论文发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