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课题。本文旨在探讨精神病人的管理方式及优缺点。
1管理方式的选择
由于每位患者的发病形式、发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的长短、病种、复发机率、治疗的效果、住院次数、家庭的经济状况、患者及家属的治疗态度、患者的身体状况等的不同,对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的阶段可能采取截然不同的管理方式。目前最常用的管理方式有门诊治疗管理方式、住院治疗管理方式和社区家庭治疗管理方式。
2门诊治疗管理方式
是目前对绝大多数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管理方式,主要适合轻性精神病患者,如神经症、轻中度抑郁症等,或重性精神病的发病早期及恢复期患者,或重性精神病无经济能力治疗者,其它各类心理问题及疾病。这些病人一般由自己、家属或由家属陪同定期到门诊咨询、取药,回家服药治疗。80%以上患者都采取这种治疗方式,并由家属监管或由自己管理。
门诊治疗管理方式的优点是经济成本低,治疗方便,容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非常适合对疾病有一定认识、愿意接受治疗的精神病患者。缺点是治疗的依从性差,随意性大,治疗不规范,处理不当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门诊治疗并不适合病情较重、治疗不大合作、对疾病没有认识的精神病患者,鲁丽娅的研究也证实,门诊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病情较严重、无自知力、药物副作用或缺乏经济和情感上的支持。
3住院治疗管理方式
精神病患者急性发作或病情严重时,大多送医院住院治疗。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精神病医院实行封闭、半封闭、或开放住院管理方式。
3.1封闭或半封闭式住院管理方式
精神病院在管理上多采取封闭或半封闭的管理方式,这是一种集中管理的手段和方法,适用于精神病患者的急性发作期,或严重丧失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患者。其优点是节约了医院劳动资源和成本;实行分级管理减轻医务人员的管理压力和负担;有利于医务人员对病情的观察和治疗及保护措施的实施;多不留陪,减轻了家属的精神负担和照顾负担;减少了家庭成员对精神病患者管理和治疗不理解引起的医患矛盾和纠纷。多数病患者家属因没有时间或精力陪护,也选择封闭或半封闭式住院治疗方式。其缺点是增加了医务人员暴露给患者危险行为的风险及病人之间相互干扰和攻击的机会;精神病患者由于住院时间长、自由被限制、生活空间小、生活单调、环境陌生、人际交流减少、对亲人依恋的缺失等易产生孤独、畏缩、抑郁等消极行为和情绪,不利于患者的正常社会生活和社会功能康复。
3.2开放式住院管理方式
5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病院管理方式,已从旧式监管为主逐步向开放式发展。一些精神病医疗机构就已经开始尝试对精神病患者实行开放管理,或开设开放性管理病房,以满足医学自身及患者和家属的需要。不少学者对开放性住院管理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的病情恢复、疗效巩固、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回归社会大有禅益。
开放性管理适合于发病时有一定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对自已的病情有所察觉和认识,愿意接受治疗的患者;或病情较轻,服从医务人员和家属管理的患者;或经急性期控制治疗,处于康复期,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并有合适人力参予照护和管理的患者。唐红同对开放病房房住院病种构成比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以抑郁症和神经症等心理心身疾病居多,其次是病情较轻的精神分裂症等患者。其优点在于患者没有脱离家庭的照顾和支持,有安全感,易被患者接受;保持相对自我独立性,接近平常生活不使患者与外界维持正常的联系,让患者既没有孤助无援助感觉,又能维持正常社会接触,发挥其社会功能。然而,开放式管理方式也有它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利医患密切接触和沟通,过份依赖家属护理和管理;(2)部份家属对医疗措施不理解而进行不恰当的干涉,给医务人员实施管理和治疗增加了困难;(3)在治疗初步取得效果后,没有得到巩固前,就急着要求出院,大矢增加患者自行停药和复发的风险;(4)增加患者发生意外如逃跑、攻击亲人的风险和医疗纠纷的机会;(5)增加住院经济成本。
3.3住院管理方式的选择和转变
不管是实行开放式还是封闭式管理,其服务对象是有一定条件和选择性的,主要依据病情严重程度、是否有合适陪护的人力、患者及家属意愿、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来决定。对同一患者的住院管理也可实行先封闭后开放的住院管理方式。急性发作期或重症期宜在封闭式住院管理,待病人的病情大部份得到控制,情绪基本趋向稳定,有一定的辨认能力或对病情有所认识,接受并配合治疗时,患者即可转入开放性住院病房进行管理治疗。封闭式管理的时间要视病情严重程度、药物治疗的效果、缓解速度和程度而定,一般2周一1个月。开放性住院管理是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过渡时期,此期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治疗效果,彻底或基本消除患者的精神病理症状,开展健康知识教育,进行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以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患者对疾病各方面知识的认识,指导出院用药和生活应对,一般需要1一3个月。
4社区家庭治疗管理方式
由于很多精神病患者的病程为慢性发展,需要接受终身的治疗,还有一些患者不愿住院治疗,因此社区治疗发挥重要作用。英国和美国的研究发现,门诊治疗和社区治疗比住院治疗更有效,而治疗医师与精神病患者的信任关系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治疗的接受度。虽然国内在开展了精神病群防群治,建立市、区(县)、街道(乡)三级精神病防治网取得成熟经验,许多学者也对社区治疗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发现其经济实惠,并在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回归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但总的来说,目前社区家庭治疗管理方式在中国尚处初级阶段,前途光明,但任重道远。
社区家庭管理方式的优点是社区的精神专科医师可以随时出诊,定时到患者家庭进行访视,提高和保持精神病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在家属照顾下接受药物治疗,并可参与一些社会生活,对于疾病的康复十分有利;经济方便。但是,目前社区治疗正面临许多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许多区(县)、街道(镇)尚未建立精神病康复站,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基层医院缺乏精神科专业的技术人才;精神卫生防治经费严重不足;精神卫生事业的体制不健全等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精神病社区康复的开展。2004年中国卫生部启动“重型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和今年国务院启动的“精神卫生立法”有望突破这一瓶颈颈,促进未来精神病社区家庭康复的全面展开。
总之,精神病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如何对精神病进行管理,正在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