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改良头皮针在腰椎穿刺术中的应用体会

时间:2014-09-23分类:中医学

  传统的方法是使用腰椎穿刺针穿刺,由于腰椎穿刺针针管相对较粗,对小儿特别是婴幼儿的损伤较大,在儿科临床应用过程中易出现小儿出血,穿刺失败等情况,既耽误临床诊断影响治疗,家长亦对此项检查有恐惧排斥心理。近年来,本科采用改良头皮针代替腰椎穿刺针对新生儿进行腰椎穿刺术,一次穿刺成功涉高,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新生儿,选取有神经系统体征并符合腰椎穿刺指征且征得家长同意的63例小儿,应用改良头皮针行腰椎穿刺术。年龄1~28天,男33例,女30例,最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36例,新生儿化脓性脑炎7例,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20例。

  1.2方法:所有患儿均采取侧卧位屈髋屈膝使脊柱后凸,以腰椎4.5椎间隙为穿刺点。局部常规消毒后铺无菌巾,选用5.5号带硅胶管的头皮静脉针(去除远端,留取1-2cm管端即可),左手固定穿刺点,右手拇指食指捏住针柄,使针头垂直于脊背平面,针尖斜面向上刺入,进入皮下后缓慢推进,当针头达蛛网膜下腔时即见脑脊液顺软管流出。旋转针柄90度角,使斜面向头侧,有利于脑脊液流出,深度约为1~1.5cm,[1~2]当颅压过高,脑脊液流出过快时,可迅速及时地将软管远端返折捏紧即可阻止脑脊液流出,再慢慢松手从而控制脑脊液流速。

  2结果

  本组病例腰椎穿刺63例次,穿刺一次性成功60例次,成功率95%,一次穿刺不成功者不再反复对患儿穿刺以减少损伤,休息一天于次日再行穿刺,均获成功。

  总结失败原因:患儿烦躁导致体位改变,穿刺针针孔堵塞,后经改变进针方向,换用头皮针或调整至上一椎间隙穿刺后均获取成功。本组无血性脑脊液,穿刺过程顺利,术中术后无不良反应。

  3讨论

  腰椎穿刺术是儿科常用的诊疗技术,主要用于脑脊液检查,椎管内注射等操作,由于新生儿椎间隙狭小,皮下组织少,韧带及硬脊膜薄,蛛网膜下腔间隙窄,且椎管内血管丛丰富,血管壁薄弱,进针时层次感不分明。新生儿腰穿较易损伤,既使血性脑脊也应化验留取以利诊断治疗[3~5]。使用传统的腰椎穿刺针操作,不仅针体直径粗,损伤大,易出血,针体长,针柄重,较不易固定,穿刺时穿刺部位需行局部麻醉,另外,观察是否进入蛛网膜下腔,除了凭经验外,尚需频繁拔出针芯观察,操作比较麻烦,对于颅压高的患儿,脑脊液喷射而出,可能诱发脑疝,造成意外。而且,在鞘内给药时要求药物一定要注入椎管内,不能外渗,注药要缓慢,注射器接上腰穿针如小儿稍活动,针头易移位,造成给予失败。本组换用改良头皮针穿刺,不仅解决了上述难点,也表现出独特优势:①操作简便:由于头皮针细长,快速进针痛觉轻微,可免去局麻程序,减轻患儿痛苦,头皮针进入椎管内时,脑脊液即自然滴出,易于观察是否进入蛛网膜下腔。②手术安全:当患儿颅内压过高时,可通过硅胶管控制脑脊液的滴速。以防止发生脑疝,造成腰穿意外,保证手术安全。③创伤小:由于头皮针细小,针头锋利,进针时如一般肌肉注射,刺激小,针头穿过硬脊膜时对其造成创伤小,拔针后脑脊液外渗少,从而使患儿减轻痛苦及减少腰穿并发症。④鞘内注射成功率高:由于连接头皮针及注射器的硅胶管长而软,对牵拉、小儿活动有一定缓冲作用,使进入椎管内的针头相对固定,从而提高成功率。⑤头皮针为一次性耗材,用后即销毁,避免交叉感染。

  综上所述,用改良头皮针对新生儿进行腰椎穿刺术,明显减少病儿痛苦及穿刺并发症,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既实用又安全,家长及临床医生都容易接受,适宜在儿科推广应用。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