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以浙富科技园为例浅析建筑设计职称论文

时间:2013-07-01分类:建筑论文

  摘 要:从总体设计理念、功能布局与平面、立面设计、风格造型等多方面介绍了浙富科技园(暂名)的设计创作思绪及理念,阐述了设计过程中的各项思路,以期指导类似现代化办公楼的建筑设计。

  关键词:建筑设计,功能,立面造型

  1、前言

  在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偏重于技术,而现代建筑设计则面向功能化,环保化,科技化等多方面发展,将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既重视设计的内容也注重设计过程的管理,所以建筑不但要满足现代人的要求,还要有利于子孙后代的持续发展。为此,建筑设计师要有一个整体的观念,要视建筑设计为一个系统的工程,从整体中把握,满足人在使用和功能上的要求,为人类创造一个最适宜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建筑没计对整个建筑的使用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除了体现建筑基本的使用功能外,还应具备欣赏性、科技性、环保性等特点,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

  2、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仓前镇,地块位于余杭创新基地西部,距离杭州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和西湖约18公里。本工程拟建成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商务写字楼,设置完整的智能化系统。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监控、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节能、舒适、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其规划用地面积为31458平方米,用地性质为商业办公用地,规划容积率2.5-3.0,建筑密度35%,绿地率不少于20%。

  2、设计创作思绪及理念

  2.1设计创作思绪

  随着杭州进入“旅游综合体”时代,杭州启动第二轮旅游国际化,打造国际休闲旅游中心的时机已经成熟。西溪湿地作为城市绿肺的生态辐射作用拥有各方面优势,做好西溪湿地及其周边地区的规划显得必要与迫切。杭州市西部区域一直以来生态环境极为优秀,因此本案考虑从生态的角度解读基地机理,力图营造一个生态、节能、环保的办公园区。

  生态城市主义是一个看似自相矛盾的命题,在城市环境剧烈恶化以及回归自然的渴望之间,引起无限的想象。这几年在全球甚至中国,生态城这个名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俨然成为一个普遍应用的规划名词,虽然在观念上并非全然的创新,新的时势仍有待一种更系统性的观念与方法来理清各种迷思,回应当前挑战,并启迪我们在设计上的实践。

  2.2设计理念

  ⑴城市空间形式隐含生态效应

  我们必须掌握城市空间的几何形式及其与自然系统的运作之间的关系,方能具备操作生态化城市设计的能力。从鸟瞰大地的视角,人为规划的作用产生许多直线直角或矩形的空间;生态的过程与作用则以地形为平台,催化出自然空间模式。这种地景生态学的直观,深邃透视空间形式背后的力量及过程,解密空间形式、流动与时间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为所营造出来的空间形式,往往对自然系统进行压制,从生活场景中消失后,人们由此失去对自然环境流动的空间经验与记忆。

  ⑵地形的重要性无与伦比,为先决因素

  即使在完全人工的城市微环境与微地形中,地形决定了微气候及地表径流的走向。地形与微气候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较大尺度上决定了植被、水流、土地使用及生产活动。基于以上分析,本案在最初的总图构思上充分结合原有地形条件,以生态为出发点,以流动为母题,创造出一个生态、流动的城市空间,建筑高低有序,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相互流动。

  当一部分建筑师在这股风潮中渐失理性和冷静,一味盲目的追求怪异的建筑形式和建筑概念,我们出于对建筑的理性思考,以及对自然、建筑和人本质的认识,让我们看到了浮躁之下的宁静与深沉。巴拉甘说过:“在我看来,任何在设计时头脑中没有宁静的建筑作品都是一个错误——当宁静支配着欢乐时,才是根本。”

  ⑶从城市的“共生”到社会的“和谐”

  建筑“共生”表现为个体消解——整体关联,也就是说通过消解个体的独特性来避免整体中个体之间的对峙,并将个体通过关联整合为整体。

  和谐的建筑能组成和谐的城市,和谐的建筑能融入自然的环境,和谐的建筑也能给使用者提供宜人的空间。城市的形式重复了大自然的主题,但表现为高度精确的几何形,设计中首要的美学问题是在土地的自然形式与地面上建筑物几何形式之间建立令人满意的和谐。将城市空间看作一系列变化着的具有连贯性的构图,连贯的设计因素造成了视觉平衡与稳定,用建筑界定空间,把各个分离的部分整合为完整而有秩序的综合体,实现“共生”→“和谐”。

  3、建筑设计构思

  3.1功能布局与平面设计

  本项目设计中,追求形式与功能的最佳组合。总平面上沿用地外延布置方整的建筑体量,各建筑体量用架空连廊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围合的内院,人们可以在连廊下走到任一幢建筑中。围合的内院,并不是封闭的空间,而是视线及行人均可穿越的空间。内外相互渗透,相互流动的空间是我们的最终追求。在地块东面、南面和东南角布置体量相对较大的高层办公楼,并用配套商业连接,使其形成一个相对连续的区块。丰富的建筑空间形态,适合不同类型的商业及办公需求,北面与西面一组方形建筑体量则布置为花园式办公,共13层,每层为一办公单元。

  从功能需求和实际场所约束考虑,整个园区以空间流动为主题,符合生态办公园区的风格。在信息社会中,办公空间必须符合或倡导现在或未来的办公需求,用短进深办公平面,便于直接通风和采光。办公模式的演变对办公空间的影响巨大,出现了办公空间自由化,不同的使用方会有不同的使用需求,而同一使用者在不同时期和亦会有不同的功能需求。这就要求建筑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高度灵活性。在本案设计中,将办公建筑中不变的物理要素和相对稳定的空间要素,进行合理设计,为未来办公室使用者的再设计创造条件。1号楼根据未来业主要求将核心筒放在北边一侧,形成开敞,连续的办公大厅。2号办公楼的垂直交通及服务单元被安置在建筑两端,使室内空间布置更为自由。1、2号楼凸起的连接部位一层为共同的办公门厅,2、3、4层可布置为办公配套的商业及大空间会议室。主楼下面两层为商业服务场所,满足商业需求。建筑形象简洁现代,未来将成为该区块标志性建筑之一。

  3.2立面设计

  立面采用竖向线条为基本肌理,同时利用幕墙与金属板材进退的光影对比,来强调建筑的体量感。整体的韵律是设计的主要追求,根据模数来控制划分,形成立面的韵律感。设计希望达到的效果不是夸张的,商业的,时髦的,而是内敛的,精致的,书卷气十足的建筑。也许只有这样它才能融入自然环境,和今后的人文环境。以创造平和、简洁素雅的现代化办公楼形象为目标,着重对建筑内涵、细部、材质潜力进行挖掘,实现形式与功能、形式与结构的一体化,并在城市群中温文而雅地与“邻居们”相处。建筑群组的高低与体量比例富有节奏感,体现了韵律之美。

  3.3风格造型

  建筑风格力求简洁现代,具有代表性,办公的明晰性通过对比例、细部和材料的处理得以实现,给人以轻风拂面般的诗意感觉,为办公场所一洗现代城市的尘嚣。

  我们对本案建筑造型的认识上,首先摆脱了流行风尚的束缚,摒弃了西方古典的表面浮华。吸取其高贵、典雅的古典精神,结合以现代造型手法,形成了一股平和的力量。建筑造型风格应该是属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即使在吸收了西方古典主义的精神时,也应本着西学为用的态度,这就是我们对现代精神与古典风格的认识在物质层面上的形

  式反映。

  4、结束语

  我们在做设计的过程中,总是在功能性与艺术性之间很难取舍。做的满足要求的规规矩矩的作品自己不能满意,做的花哨但是功能有缺陷的东西也是不行的。这个就是一个度,必须在不断的学习体会中去寻求自己的风格,没有捷径。

  参考文献:

  [1]刘峰高,黄明颖.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闻采编中心项目设计探讨[J].山西建筑, 2010, 36(16): 25-26.

  [2]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